宁夏文化黄河富宁夏“两山一水”风景秀丽。
宁夏,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珍宝精美。宁夏绚丽的河山最突出的特点是“两山一水”,即美丽的钟灵贺兰山、举世闻名的六盘山和气势磅礴的黄河。
贺兰山纵卧宁夏,飞在黄河岸边。它以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宝藏而闻名。在贺兰山的东麓,有一个叫萧滚钟口的地方。如果游客沿着山坡走到沟的尽头,再爬上青阳山顶,就会看到20多处相互连接的古建筑和四合院遗址,周围还有许多西夏时期的遗迹。遗址的庭院四周是嶙峋的岩石,翠绿的松林,郁郁葱葱的山峦和榆树,凉爽宜人。在这里小睡一会儿,忘记所有的尘埃,感觉轻松愉快。这里是历史上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避暑山庄。近几年,赤雨阁在小滚喇叭口进行了翻新重建,景色更加迷人。真的是旅游胜地,绿笼葱茏,绿草如茵,泉水清澈,鸟鸣山谷,亭台楼阁飞檐走壁,曲径通幽。西夏曾在贺兰山大规模修建佛寺和寺院,这里有37个山口,几乎没有口,也没有庙,规模有100多座。至今寺北麓还有武当山寺,橘红色的寺庙建筑中,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佛塔。至今寺内定期举行佛事活动,也有一些蒙汉香客远道而来朝拜或参观。贺兰山上有几段明长城,白寺口双塔赫然耸立。如今,这些古老的山寺已成为宁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贺兰山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生产水泥和化工用的石灰石储量可观,还有大量白云石、应时砂岩等矿产,大中型水泥厂沿贺兰山分布。贺兰山也是野生植物的生长基地。有成片的油松林和云杉,夹杂着山杨、白桦等树木。他们傲然挺立,大风吹来,林涛如汹涌的潮水汹涌澎湃。据调查,宁夏贺兰山区有林地1.9万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43万立方米。改革开放后,贺兰山被定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精心保护和开发下,贺兰的风光更加迷人。
六盘山是中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其山体主要由基业归砂岩组成。它在6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开始褶皱成山,1000万年到100多万年前才形成今天的雄伟姿态。六盘山的美景令人神往。米岗山是六盘山的主峰,海拔近三千米。如果游客登上米岗山顶,会看到脚下是一片浩瀚的云海,风吹动着云朵。远处一望无际,梯田式的农家乐随处可见。这时候寄宿生会觉得更舒服,心胸更开阔。六盘山的山上,杨树、桦树苍翠欲滴,野菊花、野草争奇斗艳。有高等植物788种,林木和森林2.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22万立方米。还有200种脊椎动物、38种哺乳动物和147种鸟类在这片山地天堂自由生活。
六盘山久负盛名,历代名人众多。千古第一帝秦始皇,曾登六集,登崆峒山,后北上。汉武帝,才子,七次去宁夏固原,就是经过六盘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去六盘山避暑,不幸在这里结束了军旅生涯。六盘山也是一个古老的战场,精致的山脉和刁斗的驻军建筑,伴随着无数的士兵走过漫长的岁月。然而,历史的新篇章是由劳动人民书写的。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翻越六盘山,三军统帅站在山上,回顾长征的艰难里程,思考今后的抗日策略,带领红军前进,创建陕甘宁边区。陕北瓦窑堡,* * *写的是清平乐六盘山,吞山河。这首壮丽的诗篇记录了工农红军的丰功伟绩,激励人民最终推翻了反动统治。六盘山,富山,历史名山。
万里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宁夏,造福了一代又一代宁夏人民。黄河首先穿过宁夏的黑山峡谷,这是一个全长70公里的石质峡谷,它的一部分峡谷在甘肃的边界上。布拉克山峡谷两边的悬崖很陡,遮住了阳光,绿色的绵羊(石羊)在奔跑。在狭窄的山谷里,黄河深如马奔腾,景色壮丽。黄河流经黑山峡后,河道立即变宽,水波粼粼。黄河变得平缓和缓,蜿蜒坦荡,河水搅动泥沙,慢慢沉淀下来。几百万年后,黄河将宁夏冲积成600英里长的平原。所以宁夏人民世世代代依靠黄河的效益,修田挖渠,引黄河水灌溉黄土地。经过几千年的努力,宁夏平原已经亲手建成了著名的“塞上江南”。
宁夏黄河两岸的湖泊点缀着郁郁葱葱的植被;湖中鱼虾成群,可以随意捕捞,草原上奔跑的滩羊随处可见。劳动人民在黄河岸边建造了一系列的轮渡码头。从古代到解放前,这些黄河港口的运输活动非常繁忙。河中有大船、小船,游弋运送货物,羊皮筏子接送旅客过河。二毛滩羊皮、纯正药材等宁夏珍贵的土特产源源不断地从黄河运往四面八方,外省的布匹、百货也通过水路装入宁夏。黄河的一些古代港口在历史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银川东南约15公里的黄河东岸,有一座古城遗址,就是著名的黄河古渡渡口。公元1698年,清朝康熙皇帝踏上西征之路,平息了企图分裂祖国的蒙古贵族噶尔丹的叛乱。康熙一行从陕西进入宁夏府城,大家从衡城渡过黄河。康熙还把恒城港作为宁夏和内蒙古商业贸易的“市场”之一。直到解放后的一段时间,仍有商业货物经过衡城渡口。1959年,包兰铁路通车,黄河上的长距离河运逐渐减少。
“两山一水”构成了宁夏美丽的山水,是历代文人墨客赞美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给宁夏的山河穿上了现代的服装,两山一水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