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幼苗简介
2《中医大辞典》小麦苗小麦苗是中药的名称,来源于《本草补》[1]。
2.1禾本科植物小麦的嫩茎叶[1]。
2.2性味辛凉[1]
2.3功能主治适应症黄疸[1]。
2.4内服来源及产地:捣碎绞汁,每次30 ~ 40ml,每日3 ~ 4次[1]。
2.5化学成分麦秸含有多糖,主要由戊糖和己糖组成[1]。
2.6药理作用:麦秸水浸剂有祛缩作用;其中所含的半纤维素和多糖对小鼠有抗肉瘤作用[180]。
3 "*字典"小麦苗3.1来源《本草补》
3.2拼音姓名xi m: o m à i mi á o
3.3来源为禾本科小麦的嫩茎叶。
3.4原生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60 ~ 100 cm。秆直立,通常有6-9个节。叶鞘平滑,通常短于节间;叶舌膜质,短;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15 ~ 40厘米,宽8 ~ 1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方形。穗直立,长3 ~ 10厘米;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 mm,平行或近平行排列在穗轴上,每小穗有3 ~ 9朵花,只有下部的花结实。小穗节间约65438±0mm;颖片是短和革质的。1颖片比第二个颖片宽。两种颖片背面都有锋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有6-9条纵向脉。外稃膜质并且稍微分裂成3齿。中央齿通常延伸成芒,背面有5-9条脉。内稃与外稃和脊一样长或稍短。雄蕊3枚,花药长1.5 ~ 2 mm,T形,花丝细长,子房椭圆形。石竹为长方形或近卵形,长约6毫米,浅棕色。花期从4月到5月。结果期为5-6月。
3.5化学成分麦秸中含有一种能抗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的多糖(含量3.4g/3.4kg),而这种多糖主要由戊糖和己糖组成。
3.6麦苗的药理作用麦秸水浸剂具有驱螺作用,其有效成分尚未提出。它溶于水和醇,但不溶于有机溶剂。对于蚯蚓肌肉标本,低浓度兴奋,高浓度麻痹。能抑制人蛔虫切片和兔小肠的张力和收缩幅度。能抑制蛙心,对家兔血压和呼吸无影响。动物长期口服或注射无中毒症状。体外驱虫效果比其他药物差。临床驱虫率69 ~ 78%,完全驱虫率0 ~ 16%,减卵率60 ~ 66.8%。杀虫物质主要存在于麦秸节中。在杀死蚯蚓方面,荞麦秆比大麦串和小麦秆更有效。这种驱肠虫物质耐热,但煎煮时间过长,药效下降。也有报道称,麦秆中的半纤维素具有很高的抗癌作用(小鼠)。这种作用不是细胞毒作用,而是可以从麦秆中提取多糖,具有抗肌肉跛行的作用180。
3.7性味①《本草笔记》:“辛,寒,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
3.8.归经:“先从少阴、太阳经分气说起。”
3.9功能:主要用于除烦清热、退黄解酒。
(1)《本草补遗》:“主酒黄黄,酒毒退热。”
②《日华子本草》:“除烦,解胸膈发热,益小肠。”
③《纲要》:“麦秸烧成灰,用在祛疣除痣、吃邪肉的膏中。”
3.10黄疸方子:生麦苗碾榨取汁,饮六七口,早晚三四次。(钱进方)
3.11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