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药可以治疗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大量白血病细胞广泛而不受控制地增殖,出现在骨髓和其他许多器官组织中,并进入外周血。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可以取长补短。中药可以弥补西药在化疗方面的不足,解决耐药问题。同时,一些低增殖性白血病,本来白细胞和血小板就低,经不起强化疗药物,可以用中药治疗,既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又缓解了病情。中医治疗白血病1及气血两虚。主要症状:头晕、精神疲劳、动时气短、心慌、气短、头晕、耳鸣、唇甲苍白。懒言,自汗,甚至腰腿无力,月经量少或闭经的女性,面色苍白或蜡黄,皮肤上可见出血点。舌淡或胖,苔薄,脉细或略数。治疗:益气养血。处方:八珍汤(正体姚磊)。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人参、白术、茯苓(去皮)、炙甘草、生姜和大枣。体虚者加黄芪、枸杞;加入阿胶和大蓟止血;睡眠不好者加远志、五味子;解析:方中用人参、俞、苓、曹补气;当归、白芍、生地滋养心肝,川芎入血理气,则当归、生地必补而不滞;生姜、大枣、白术加入到理气和胃中。在所有药物的配合下,它可以同时补益气血。2.气阴两虚。主要症状:头晕、乏力、午后潮热,或手足发热、盗汗。咽干心烦,失眠多梦,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遗精,舌红,苔少或脱落,脉数。治疗:益气养阴。处方:生脉散(内外损伤辨惑论)、二至丸(医方集)。人参、麦冬、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如果阴虚重于气虚,可以用北沙参、龟板代替人参。如果阴虚影响肾脏,加减六味地黄丸;又见热毒之证,加青黛、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解析:生脉散中的人参,安神补肺,补益元气;麦冬味甘性寒,滋阴生津,清热除烦安神;五味子涩涩,三味并用。服之益气生津,使肺润津液,气阴两补。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具有补肾养肝的作用,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证。3.热毒炽盛证。主要症状:高热、烦躁、头晕、口唇灼热、口舌生疮、全身骨痛,或点状出血、昏厥、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或有暗结。舌红或紫,津液少,边缘有瘀点,苔黄或灰黄色,脉细滑。治疗:清热解毒,凉血祛斑。处方:犀角地黄汤(备急用千女方)、黄连解毒汤(外台秘方引崔氏方)。犀牛角、生地、芍药、牡丹皮、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热毒内盛型白血病多见于干型急性白血病,常伴有出血、肺部感染、口腔溃疡等症状。如果高烧不退,可以加知母和石膏。如出血较多,可加入仙鹤草、茜草、三七等。加强止血;感染,加入金银花、连翘和板蓝根;看到口渴、津液不足等伤身症状,一定要经常护理阴道液,可以加西洋参浸泡。解析:本证病机为热毒过盛,弥漫三焦,故用黄连、黄芩、黄柏泻上、中、下三焦之火;栀子能泻三焦之火,向下导热;犀牛角清心、凉血、解毒;地黄滋阴清热,配合犀牛角凉血止血;赤芍、牡丹皮凉血散瘀。全方与凉血、活血化瘀同用,重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4.痰热血瘀证。主要症状:胸闷、厌食、头晕、腿软、发热或不发热、面色苍白、倦怠乏力、皮下可见出血点或瘀斑。严重者可见骨痛如刺,面色晦暗,口唇暗红。舌质暗,边缘有瘀血,苔黄或白腻,脉滑。治疗: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处方:黄连解毒汤(崔氏方引自《外台秘方》)、四逆散(伊名治掌方)、石消散(太平惠民和记局方)。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白术、茯苓、猪苓、泽泻、五灵脂、蒲黄。贝母、瓜蒌、竹茹、陈皮、半夏等。痰湿较重者可加用。青黛、白花蛇舌草、大青叶、白花蛇舌草、大黄等。热毒严重者增加;用劣、虚、湿者可加党参。分析:此证由湿浊之邪与热毒相合而成。湿热相合,津液沸腾,津液炼成痰。痰热阻滞行气,气血运行受阻,最终导致血瘀的形成。因此,该证的主要病机是湿、热、瘀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本方黄连解毒汤清热泻火;四逆散由《伤寒论》中的五苓散制成,去温桂枝,有利尿祛湿的作用;失笑散中的蒲黄、五灵脂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宜同用。全方融泻火解毒、祛湿化痰、活血化瘀于一炉,起到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作用。白血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促细胞逆转法”和中西医结合“促细胞逆转法”可以恢复白血病患者的正气,清除残毒,杀死异常白细胞,使患者康复,不仅对国内患者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也为血液病的治疗开创了新思路,至今已使成千上万的家庭重新找到了幸福的生活。“促细胞逆转”法从本质上改变白血病细胞的遗传组成,通过祛瘀、清血、扶正、解毒等一系列药物组合,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并使其逐渐转化分解。同时能杀死部分白血病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人体新陈代谢,排除体内毒素。“疏血康1-3”基本方,结合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辨证治疗,起到了非常明显的针对性治疗效果,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消除临床症状,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