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的中药特性

拉丁名称:乌药

拼音无谣

来源是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肺、肾、膀胱经。①《开宝本草》:“辛,温,无毒。”②药物含义:“味辛微苦,性温。”③草药汤:“入足阳明经、少阴经。”(4)雷公炮制药物性质解释:“入肺脾。”⑤本草释义:“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⑥《本草从新》:“上入脾肺,下入膀胱肾。”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磨或服用药丸。天台乌药,又名吴泰药、吴泰、天台片、天台片,产于浙江天台地区。传统上被认为是正宗的药材,它的质量最好。

乌药:是各种乌药的总称。

乌药根:又名乌药根瓜。挖好后,去掉须根,洗净晾干。因多呈纺锤形,中间部分膨大,两端略尖,形状似瓜,故俗称“乌药瓜”。

黑根片:刮去木栓,切片,晒干或晒干的那些。

以上产品呈嫩、干、粉状、珠状,切面呈浅棕色,香气浓郁。

动植物资源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省、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地。药材主产于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广西。

药材的采集与贮藏:全年均可采集,冬春采挖为佳;初夏,粉大,质量好。挖好后,去除须根,洗净晾干。

拉丁名:乌药。Etzucc。)Villar处理方式:1。挑出杂质,分出大小条,用水浸泡,注意按季节换水,防止串味,及时取出切片。如果新鲜时切片,筛去灰烬。2.炒:取吴京片,用文火炒至暗黄色,取出。3.麸皮准备:取吴京片,用麦麸煎至微黄,筛去麦麸即得成品。4.食醋准备:取乌丸和食醋,拌匀,微闷,放入锅中用文火煸炒至微焦,取出放凉。乌药500克,醋60克。5.制酒:取乌药片,加黄酒调匀。等酒喝完了,把它们放在锅里,用文火煎至微干。取出晾干,乌药500克,黄酒60克。6.腌制:取麦麸,翻炒,加入盐水润湿的黑丸半小时,翻炒3-4分钟至淡黄色,筛去麦麸。16kg乌药,0.4kg盐,2kg开水,2kg麦麸。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乌药,产于岭南、戎州、江南。树长得像茶,比其他的都高。一叶三丫,朱丽亚阴白。根如芍药、香樟的根,颜色黑褐,作轮毂状花纹,呈水平状。八月生根,直男不用。”②《本草》:“乌药,木如茶壶,高五七尺。叶略圆尖,作三丫,面青背白。细花在四月和五月开花,黄白相间,六月结果。(根)如山牡丹,根极粗者如钓樟根。不过有两种根,岭南的深褐色,坚硬,天台的白色,柔软,八月采摘。若根如珠,或天出来的又香又可爱,但不如海南的强,则更好。”③不要说什么本草:“据《本草经》和《人间》记载,以天台者为胜,与今衡州、洪州相比,其香不如天台者,其药用效果不如,但其肉色颇红,略有不同。”(4)《纲目》:“吴、等地多有乌药,人以为有偿。根和叶都是香的,只是根不是很大,就像牡丹一样,嫩的是白的,老的是棕的。他的儿子就像一颗冬青种子,绿色,成熟的紫色,有一个非常薄的核壳和一个又香又苦的内核。”

药材鉴别:①乌药:纺锤形,稍弯曲,两端稍尖,中间膨大,或串珠状,长10 ~ 15cm;放大部分的直径为1 ~ 2 cm。表面黄褐色或黄褐色,有须根,有纵向皱纹和横向裂纹。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呈圆形,浅褐微红,略带粉红色,中心较暗,外皮呈褐色较薄;木质部有放射状纹理和环纹。气息微香,但味道微苦。最好是珠状的,嫩的,粉状的,横截面浅棕色的。②乌药片:分薄片和厚片,均为类圆形,厚片有时斜切成椭圆形,直径1 ~ 2 cm,厚约1.5mm;薄板厚度低于1毫米。平而有弹性。切面为黄白色至浅棕色和红色,具放射状纹理和环状花纹。最好是平的,亮的,暗的,不碎的。习惯上认为浙江天台出产的产品质量最好,所以称之为“天台五道”或“台湾五道”。显微鉴别:粉末:灰褐色。①淀粉粒呈圆形、长圆形、宽卵圆形或长方形,脐点状、龟裂状、三叉状或人字形;复合颗粒由2-5个部分组成。②油细胞呈长方形或类圆形,直径20-70μ m,长31-95μ m,内含黄褐色油。③木射线细胞呈方形、多边形或长方形,直径18-36微米,壁稍厚,木质化,坑槽明显。④木纤维直径10-34μ m,壁稍厚,有斜孔,孔、槽稀疏。⑤带边缘孔的导管直径为23-58微米..韧皮纤维长,纺锤形,壁厚,轻度木质化,细胞深度多窄而细,气孔和沟纹不明显。韧皮部射线细胞呈黄色,细胞壁呈波浪状弯曲。

中文名乌药(《本草纲目》)台湾乌药

类根类

来源是樟科植物乌药的根。

这种植物的叶(山胡椒叶)和果(山胡椒种子)也入药,每一种都有专文详述。

广西还有一种山胡椒,植株为白色胶木,外形与本种相似。主要区别是老叶上密被金黄色或锈迹斑斑的绒毛状绒毛,有光泽。见千打锤杠。

冬春季采挖;初夏,粉大,质量好。挖好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产品叫乌药。如果把木塞刮掉,切片,晒干,就叫黑药丸。

药材①乌药

纺锤形,稍弯曲,两端稍尖,中间膨大,或串珠状,长10 ~ 15厘米;放大部分的直径为1 ~ 2 cm。表面黄褐色或黄褐色,有须根,有纵向皱纹和横向裂纹。它很硬,不容易折断。横切面呈圆形,浅棕红色,略呈粉状,中心色较暗,外皮呈褐色,很薄。木质部有放射状纹理和环纹。气味微香,味道微苦。最好是珠状的,嫩的,粉状的,横截面浅棕色的。

②五片

分为薄片和厚片,两者都是准圆形切片。厚切片有时斜切成椭圆形,直径1 ~ 2 cm,厚约1.5mm;薄板厚度低于1毫米。平而有弹性。切面为黄白色至浅棕色和红色,具放射状纹理和环状花纹。最好是平的,亮的,暗的,不碎的。

主产于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和广西。此外,湖北、江西、陕西、四川、云南、福建等地也有出产。习惯上以浙江天台产为最佳,故称天台乌药或吴泰乌药。

化学成分包括多种倍半萜,如桂皮烯、桂皮内酯、羟基桂皮内酯、乌药醛、乌药、异乌药和乌药酮。

加工去除杂质,分出大小条,用水浸泡,注意按季节换水防止串味,及时取出切片。如果新鲜时切片,筛去灰烬。

性味辛温。

①《开宝本草》:辛、温、无毒。

②药物含义:辛微苦,性温。

经络入脾、肺、肾、膀胱。

①中药汤剂:入足阳明经、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之解》:入肺、脾经。

③本草释义: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④《本草从新》:上至脾、肺,下至膀胱、肾。行气解郁,散寒止痛。可用于治疗胸腹部胀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寒性疝气、脚气、尿频。

(1)《本草补遗》:主身恶心腹痛,不必隔夜食,疫疾于天,膀胱肾间寒气袭背,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虫。

②《日华子本草》:治诸气,除诸寒,霍乱,恶心,呕吐,腹泻,痈,疖,疖肿,解寒热。

③王:经营活力。

④纲要:治中气、脚气、疝气、晕厥、头痛、肿痛喘息、小便不通、浊。

⑤《本草宣彤》:调理七情,气滞血瘀,霍乱吐泻,痰饮食积。

⑥“玉蜀黍药液”:破瘀消胀,止痛消胀。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1.5 ~ 3元;研磨果汁或将其制成药丸和粉末。

宜忌气虚内热。

①《医学概论》:疏散、通经优于香附,不可多服。

2《本草经》:该病属气虚,宜忌。小便短赤,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睡不着,阴虚内热诸症的女性,均不宜服用。

3“本冯静元”:看不到火。

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防止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