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经常在房子旁边种桑树和楸树?
原来,在中国古代,桑树和楸树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种树。桑叶可以用来养蚕,果实可以食用和酿造,树干和树枝可以用来做器皿,树皮可以用来造纸,叶子、果实、树枝、根和皮都可以入药。梓树嫩叶可食,皮为一种中药(称梓树白皮),木材质轻、柔软、防腐,是制作家具、乐器、棺木的精美材料。此外,楸树是一种速生树种,在古代常被用作柴火。正是因为桑树和楸树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打针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代人常常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桑树和楸树,人们也常常对父母和祖先种植的桑树和楸树表示敬意。如《诗·潇雅·小言》中有云:“维桑与梓须相敬;我害怕我的父亲,但我害怕我的母亲。”朱传:“桑、梓、二树。古人的五亩房子,树墙下,留给后人,也是吃的用的...桑葚父母种的。”此外,中国古代还在桑树附近修建家族墓地,死者墓前常种梓树(如《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伍子胥在被吴王夫差赐剑之前,曾对使者说:“我的墓上一定要种上梓树,这样可以作为武器”)。这是出自汉末陈琳的文章《为袁绍的周宇》《梁孝王,始皇帝,母,与墓;可以用“松柏桑,尚宜恭敬”这句话来印证。“这是因为在古人眼里,分枝再生能力强的桑树和生长快、材质优的楸树都是生命之树,人们把它们视为精神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