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的配方是什么?
配方:半夏汤洗七次,陈皮五两(15g各),茯苓三两(9g),炙甘草一个半(4.5g)。
用法:吃药?口,每次12g,水一杯水,姜七片,乌梅一片,均煎六分,趁热服用,不分时间。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片,水煎温服。
原则:
本方证候多为脾失健运,湿不能化,湿蕴痰凝所致。湿痰为病,肺侵肺衰,导致咳嗽痰多;停胃导致胃失去平衡而下坠,然后恶心呕吐;梗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气闷不适;肌肉储备了,四肢就会犯困;停庆阳会头晕;痰浊导致心悸。
宜祛湿化痰,理气中焦。方中半夏味辛,性温燥,长于燥湿化痰,为君药。橘为臣,既能理气解郁,又能祛湿化痰。
君臣合用有两层含义:一是平用,既相辅相成,增强祛湿化痰之力,又体现了治痰先调气,气顺则除痰的含义;第二,半夏和枳橘都好长时间,但没有燥的缺点,所以取名“陈二”。
这就是这个祛湿化痰方的基本结构。辅以茯苓,健脾渗湿,有助于化痰,脾为痰之源。鉴于洪菊、茯苓针对气滞生痰之痰源,为祛痰方中常用的理气化痰、健脾祛湿之组合。
在汤剂中加入生姜,不仅可以控制半夏的毒性,还可以帮助半夏化痰、和胃、止呕。重用乌梅少许,敛肺气,与半夏、橘红同用,散中兼施,防恐燥散损正气,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扩展数据:
其他祛湿化痰的中药方剂:
导痰汤
组成:半夏(七次汤洗)120克,天南星(切细,浸姜汁),枳实(去瓤),陈皮,茯苓各30克。
用法:顶端粗底。每次取9g,两杯水,十片姜,煎至一杯,除去我,饭后温服。现代用法:加生姜4片,水煎,按原比例减量。
功能:祛湿化痰,行气解郁。
主治:痰厥证。头眩,或痰多,胸膈充血,胁肋胀满,头痛呕吐,气短痰多,鼻涎稠厚,舌苔厚腻,脉滑。
涤痰汤
组成:生南星(姜制)、半夏(七次汤洗)各7.5克、枳实(麸炒)、茯苓(去皮)各6克、陈皮4.5克、石菖蒲、人参各3克、竹茹2克、甘草1.5克
用法:取一份放在桌上。两杯水五片姜炒至吃完一杯。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能:化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心。舌强而不言,咽喉多痰,舌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金水刘军汤
组成:熟地黄9-15g,陈皮4.5g,当归6g,半夏6g,茯苓6g,炙甘草3g。
用法:两杯水,三五片姜,煎七八分钟,远温服用。
功能:滋补肺肾,祛湿化痰。
主治:肺肾阴虚,痰湿壅盛。咳嗽、恶心、气短、痰多带咸味,或咽干口燥,自觉口咸,舌质红、白、滑或苔薄腻。
三方辨析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用二陈汤做的,都有燥湿化痰的作用。
导痰汤由二陈汤除去乌梅和甘草,加入天南星和枳实制成。天南星增加半夏燥湿化痰的力量,枳实帮助橘红理气化痰。故燥湿化痰行气之功优于二陈汤,主要主治痰浊内阻、气滞血瘀所致的痰厥。
涤痰汤是在导痰汤的基础上加了石菖蒲、竹茹、人参、甘草,比导痰汤更有开窍扶正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痰阻舌强。
金水刘军汤是二陈汤去乌梅,加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调和肺肾,故适用于肺肾阴虚、湿痰过多的老年人。
以上内容可参考人民网-化痰祛邪,一汤配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