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地区山林适合种什么经济作物?

湖南岳阳经济作物在结构调整中的发展2009年,岳阳经济生产以“三品两化”(即品种、产品变化、品牌、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全市除油菜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19.2万亩,比2008年增加52.5万亩。其中,主要作物有:①蔬菜复种面积654.38+0.3万亩,增加30万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汨罗市引进的韩国白玉春萝卜亩产4000斤左右,4月初开始收获。产销两旺,平均0.6元/斤以上,实现平均每亩收益约1万元。②西瓜23万亩,增加8万亩。其中,大棚赠送的西瓜和甜瓜从5月底开始上市,每公斤高达4元,取得了良好的效益。③中药材7.5万亩新扩至20.5万亩(含香莲);④棉花52.5万亩,比去年增加9.6万亩,目前长势良好;⑤油菜1094400亩,总产量93446吨,比去年减少14537吨,减幅13.46%;⑥水果57.5万亩,新扩1.1.000亩;⑦茶园22.76万亩,新扩建1.1.000亩,其中改良茶园4.4万亩。春茶总产量30.86.7吨,产值47965438+8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和28.2%。2009年,岳阳市汨罗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3.76万亩,比上年增长65438±0.2%,其中:优质稻面积65438±0.65438±0.000亩,增长4.04万亩;玉米114300亩,增加0500亩。经济作物中,油料面积8.38万亩,减少10.9%,棉花面积5.3万亩,减少49.5%,蔬菜瓜果面积19.69万亩,增加14.3%。生猪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畜禽和名优水产品快速增加。畜牧业和水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9.3%。比2008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

参考网址:/html/9/0/6/2/3/72352070864572 . html汨罗市粮棉油作物生产调研报告。汨罗市是以粮棉油为主要产品的农业大县,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市),湖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县。汨罗的基本情况如下:1。汨罗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洞庭湖东南岸,南接长沙、望城,西接湘阴、沅江,北接岳阳,东临平江,地处112 565433。全市总面积1561.9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324.66平方公里,平原296平方公里,丘陵662.39平方公里,山地278.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1.1.6万亩,其中水田42.34万亩,旱地8.82万亩。全市共有29个镇,6个林、渔、茶场,总人口631.400人,其中农业人口54.72万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5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54.38+0.62亿元,第二产业2465.438+0亿元,第三产业654.38+0.4亿元,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9.8:44.3:25.9。人均GDP 8564元。二。粮棉油发展现状据调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粮食作物在种植面积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粮食产量稳步提高。2003年,全市农作物总种植面积为1195929亩,其中粮食作物831043亩,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69.5%。2004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168350亩,其中粮食作物865433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4%。2005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21600亩,其中粮食作物95.97万亩,占78.6%。粮食总产量从2003年的34.9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38.2万吨,年均增长4.6%。粮食产量的提高得益于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三年发布的1号文件对农业和农村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受国家最低价保护,对粮食生产也形成了强大的拉动作用。在国家支持粮食生产政策和粮食市场价格上涨的双重影响下,预计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仍将稳步增长。虽然今年4月初气温骤降对早稻秧苗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市、乡政府组织良好,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对早稻插秧没有造成太大影响。但油料作物种植相对稳定,棉花种植逐年减少。油料种植面积2003年8.08万亩,2004年8.05万亩,2005年7.83万亩。2003年石油产量为7714吨,2004年为7873吨,2005年为8088吨。油料作物生产相对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4788亩减少到2005年的1950亩,年均减少36.2%,棉花产量从2003年的615吨减少到2005年的293吨,年均减少31%。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没有出台这样的鼓励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棉油价格不受保护,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种植油、棉的风险和收益高。从品种结构看,粮棉油作物品种进一步优化,逐步淘汰了西辐802、魏攸3号等部分低产劣质品种。2005年水稻种植面积81.8万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22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6.9%。汨罗市2003-2005年粮、棉、油生产对比面积:亩产量:吨项目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棉花种植面积;产量播种面积;产量播种面积;产量播种面积;产量播种面积;2003195929831043349388888714478865438.168350865433688280529787385122160095970038234333333333333338+0950293 2005年粮、棉、油料作物生产情况面积:亩产量:一吨作物名称播种面积产量1。粮食作物9597003823431,水稻8181003194202,玉米75600405833,豆类220503434,马铃薯4185018592二。油籽783008088 1,花生660010232,油菜籽690006835 3,芝麻2700230三。棉花1950293。其主要优质品种是香枣鲜。玉米种植面积7.56万亩,其中主要品种为临奥1号,优质品种比例达到95%,油菜种植面积6.9万亩,其中双低油菜面积3.5万亩,占50%。主要品种有湘杂优2号和全能628。棉花种植面积1950亩,主栽品种楚杂180,优质品种普及率90%。三。汨罗发展粮棉油生产的优势汨罗属于洞庭湖周边的岗坪区,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其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条件的组合,形成了典型的环湖亚热带丘陵平原自然资源特征,对粮、棉、油等农作物的生长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此外,近年来,该市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为农作物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汨罗整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从山区向丘陵区、向洞庭湖平原倾斜而下,地面高程在24.3-777.5之间。平均海拔90米,地形平缓,平均地面坡度仅为10.6度。地形多样,丘陵、平原、水系相间,丘陵、山地、湖泊交错,以平原、湖泊、低山丘陵为主。土壤以第四纪红粘土和现代河湖冲积物为主,土壤发育完善,土层深厚,养分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大面积种植。全市属典型的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13.4℃,年降雨量1353.6毫米,年平均光照时数1714.9小时,无霜期270天。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全市水域面积325平方公里,河流(含溪流)65438条+015,全长654.9公里。全市水利工程28695座,总蓄水、引水、提水能力3.93亿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38座,小(二)型水库251座,总库容65438+8800万立方米,塘坝27000余座,大型引水。以电灌为主的提水工程541座,安装12456KW的562台,安装5983KW的电灌排水机口73台,旱涝保收面积28.8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