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监管有毒中药材
有毒中药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有突出的疗效。相反,该药应慎用。如果使用不当,患者会出现更突出的不良反应,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有毒中药饮片的生产、使用和管理都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临床使用的有毒中药材品种锐减,有些药品没有经过正规加工配送就直接销售。现将一系列关于中药这种有毒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的讨论和研究报告如下。
1毒性中药的使用和管理现状
1.1对有毒中药了解不够。
古人把“毒”作为药物的总称,药物偏向毒性。他们把能治疗病人各种疾病的药物称为毒药,把病人长期服用而无任何临床反应的药物视为无毒药物。根据中医理论,毒性药物可分为大毒、中毒、毒杀。大毒类药物临床症状出现快,中毒症状严重,容易导致死亡。服用中毒药物后,临床症状出现缓慢,但严重。小毒中药不容易引起中毒,但如果患者长期服用,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死亡。只有剂量过大或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中毒,且中毒症状轻微,不易导致死亡。但上述认识仍缺乏客观量化的标准。根据现代药理学,毒性中药是指具有毒性、药理作用强、安全范围小的药物。患者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易发生毒性反应,主要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和特殊毒性。
1.2对有毒中药的管理和应用
1.2.1用法用量模糊。
目前临床或中医对部分药物的用法用量没有明确的规定,药品管理较差,如生瑞香狼毒、生藤黄等。这两种药的临床用法用量解释模糊,药典解释都是一般炮制,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
实际使用[1]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的不合理用法用量记录。马钱子和马钱子粉的剂量根据相关研究记载都是0.3~0.6g,马钱子粉和马钱子碱的含量不同,剂量不能相同,大大模糊了药物的用法用量。1.2.2质量管理差
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规范的制度来约束毒性中药的质量管理标准,其简单的文字规定流传至今,部分以民间方法维持和使用。2005年修订的药典明确指出有毒中药* * *,有72种,但只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