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是哪里人?
1724 - 1804
[德国]
出生于东普鲁士金斯堡(1945后成为前苏联领土,现属俄罗斯),父亲是一名马鞍匠。康德家族信奉路德教的纯粹主义。康德从小在教会学校接受教育。1740进入金斯堡大学神学院,1745毕业后做了九年导师。从1755开始,康德一直在金斯堡大学任教,在1770升任教授之前,他已经做了多年的编外讲师。
康德一生都没有离开过金斯堡,日常生活非常有规律。他每天下午都会在一条街上散步(这条街后来被命名为“康德小道”)。他非常准时,当地居民都根据他出来的时间调整手表。然而,他刻板而平静的表面生活与他丰富多彩而又革命的内心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遥远的小镇普鲁士,他观看世界的最新发展,讨论时代的前沿问题。他在创立了深刻反映启蒙精神的批判哲学后,明确提出了“启蒙是什么”的问题,至今仍吸引着哲学家们。他一生只去过一次离家100公里的城市,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旅行家一样,在他的人类学著作中对各国的风土人情做了细致生动的描述。他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但他理性的宗教观被普鲁士政治理论指责为“歪曲和蔑视圣经和基督教的基本理论”。康德是卢梭的崇拜者。和卢梭一样,他是平民哲学家。他说:“我天生是个探索者。我渴望知识,渴望知道更多的东西,发明一个东西就觉得开心。我曾经相信这样可以给人以生命的尊严,鄙视无知的普通人。卢梭纠正了我,我想象中的优越感消失了。我学会了尊重他人。除非我的理念恢复了每个人的公共权利,否则我不认为我比普通劳动者更有用。”
《纯粹理性批判》出版后,康德成为青年学生向往的导师,政府不断向他提出各种问题。但为了捍卫自己的思想自由,他无视政府的禁令,在退休后发表了学术辩论(1798)继续讨论宗教问题。
人们常说,康德的一生就是他的工作。康德作品以1770为界分为前批判期和批判期;批判时期的著作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理论哲学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或A版,1781;第三版或B版,1787)及其简称《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实践哲学的著作有《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1785)、《实践理性批判》(1788)、《完全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1793)、《道德形而上学》(1797)。他的《判断力批判》是一部内容特殊的著作,其中关于审美判断和目的判断的论述可以解释为联系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媒介,也可以解释为对前两种批判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