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黄金时代

今天刚看到一条新闻。被媒体报道,北京同仁堂一年6次上质检黑榜,涉及生产的相关产品抽检结果不合格和销售劣药。我以前对这件事有些了解。总的来说,同仁堂在很多中药材上偷工减料,部分药物的成分和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在还没入内就被曝光的时候就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因为这个老品牌聚焦在“老”字上,人们很难想象我们曾经用过的老品牌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

但是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呢?不是加强严格的质量控制,不是加强药材和技术的保护,而是像一只失去了飞翔的心的鸟。即使有翅膀,它也只愿意陷入泥潭,拒绝尝试飞翔。在这一年里,为什么同仁堂第一次爆出质量问题就不做任何改正?第一次“荣登”黑榜六次。纵观国内的老字号,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纠错”,所以这不是老字号的质量问题。在我看来,这只是同仁堂的问题。

为什么同仁堂不采取措施却一直掩盖事实?

2月18日,同仁堂在澄清公告中称,“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是北京同仁堂药材人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集团)。媒体关注“炙甘草”、“烫骨碎补”、“熟地黄”、“翻白草”均为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生产销售,非我公司产品;公司没有生产过这种饮片。”这个公告的意思是,同仁堂不承认是母公司生产的,而是母公司的子公司打着同事的旗号生产的。我觉得这种说法很不负责任。

从母公司的角度来说,这个子公司有独立的法人代表,所以不能称为分公司。从法律角度来说,其实母公司对子公司没有那么多控股权。在某些方面,子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以其自有财产为限对其经营负债负责。单纯的认为可以说母公司有权对子公司发生的事情不必要地负责生产。但是现在的子公司一般都不是像分公司一样继承企业的管理。最常见的就是小公司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出售股份成为子公司。但母公司在确定是否同意公司能否成为子公司时,有严格的考察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母公司不定期的定期检查会导致这样的事情。

2065438+2006年2月,山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山东省药品质量公告》,潍坊寿光康华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因销售性状不合格的翻白草被通报。

2065438+2006年8月,四川省抽检古蔺县中医院生产的7批次非基本药物?“加味左金丸”有产品装量差异“黑榜”。

2016 10淄博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淄博市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统计报告(9月)》,涉事企业和个人均因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受到处罚,其中包括北京同仁堂淄博大药房有限公司销售劣药案

2016,10,湖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16第二季度药品监督抽检结果,其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公司再次上黑名单。

2016 12,官网,贵州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16贵州省药品检验二期质量不合格公告》,向社会公布贵州省抽检不合格药品,包括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公司生产的骨碎补、通化金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耳钉胶囊

2017年2月,官网,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2016年下半年药品质量监督抽检结果。其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公司因炙甘草含量不合格再次被列入黑名单。

从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事实来看,母公司在16年2月事件发生后仍然没有采取任何改进措施,甚至每次都是靠“这个配方不是我们公司的”这样蹩脚的借口和理由。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仔细观察同仁堂的股市涨跌,同仁堂的股市一直在跌,正是因为人们开始对同仁堂失望。其实2000年这一年,应该算是同仁堂的黄金时代,应该是巩固公司的最好时机,但同仁堂在这个阶段不断收购子公司,扩大“发展”,为现在的局面埋下了祸根。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

北京陈鼎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药饮片是中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但近年来中药饮片屡屡被曝出质量问题。知名企业的质量危机反映了整个中药行业面临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中药行业的产业链还是危机很大的,这方面的问题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出现在中药的原料上。业内人士表示,大多数业内人士都知道,原材料方向存在非常大的问题。一流药材用于出口,二流药材流入大医院。那些不合格的、劣质的三流药材,甚至有些是糟粕,被制成了各种中成药,这也是中药质量问题出现如此频繁的原因。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按照标准来,成本会很高。”

这对中药原料有影响吗?我觉得还有其他原因,比如环境恶化导致的中药原料的污染,或者是人操作时技术的逐渐流失,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对原料生产的监管太弱,甚至可以说是官官相护,导致中药的原料缺口越来越大。

那为什么好的原料都出口了,药渣还要做成中成药给我们自己人服用?

这恰恰是因为国内监管不够,因为国外对药品原料的监管非常严格。如果不是好材料,是不可能进入国外医疗体系的,中国可以说是浑水摸鱼。所以厂家当然选择出口好的原料,国内制造无所谓质量,同时也是在降低药品成本。在中国这样一个暴利行业,如此高的利润当然赢得了各个药厂的喜爱,这也慢慢演变成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