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得脚气是怎么回事?

谣言:脚气是排毒,不用治疗?如何治疗和预防,就看药师怎么说了。我看到她的脚在脱皮,很有可能是脚气。我问怎么不治疗。

答:脚气不是解毒了吗?它不需要治疗。

我很惊讶,同学虽然在医学院做行政工作,但还是有点医学基础的,学科如山。

来科普一下脚气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脚气?

很多人都出现过脚趾缝、脚底红斑、水泡,并伴有明显的瘙痒症状。越挠越痒,越挠越痒,形成恶性循环。脚上的真菌可能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引起手癣、体癣、股癣。约20%的脚癣患者同时患有手癣。

太多人选择忍一忍或者买些药自己敷,却很少有人去重视,去医院正规治疗。不好的话会蔓延到手上,形成“两脚一手”的特征,一般是右手。

脚气的发病率真的很高。人们常说的“脚气”,其实是皮肤的真菌感染,叫做脚气或脚气。

因为真菌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普遍存在,在路上随处可见,而且在湿热的环境中很容易繁殖,而脚正好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以脚气的发病率很高!

经常遇到很多患者认为脚气就是脚气。其实两者有本质区别,根本不是一回事。

什么是脚气?

小檗是维生素B1缺乏症的俗称,与真菌感染无关。

柏氏菌常发生在以细粮为主食的人群中。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营养缺乏症。

症状主要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异常,如多发性神经炎、食欲不振、便秘、严重心力衰竭、部分水肿和浆液性渗出。

常见于脚踝,然后发展到膝盖、大腿和全身,甚至心包、胸腔和腹腔积液。

柏培理在中国古代医典《内经》中有所提及,在唐代医家方耀的著作中也有详细描述。

脚气会传染吗?

脚气的感染率很高。有些人经常穿着不透气的鞋子,长期训练后大量出汗。尤其是部队大部分官兵都有脚气,患病率可高达80%。

其传播途径主要有:鞋袜,尤其是洗脚盆、脚巾、拖鞋。同时,足癣是手癣的重要传播源。

城市里的一些美甲店、足疗中心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同时,有研究表明,女性修完指甲后更容易感染真菌。

很多人认为脚气是小问题,不用花时间去医院看。随便买个药膏在你家门口的药店擦一擦就行了。

其实一个单纯的脚气,如果不及时治疗,不合理治疗,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导致细菌感染导致丹毒,扩散到小腿甚至整个下肢。药膏往往很难起效,严重时还会造成走路。

如果有脚气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认真对待是最便捷的方式,否则只会增加治疗的难度。

脚气会遗传吗?

不会遗传,但是会有遗传易感性。

有些人每天和脚气患者生活在一起,不会感染真菌。

有的人只是出去洗一次脚,就接触到了脚气患者或者真菌。

这就是基因的易感性不同。有些人的基因对真菌敏感,更容易感染。

治疗脚气的三个误区

脚气是可以治愈的,大部分患者只要外用药物就可以治愈。

很多人认为脚气治不好是因为对脚气有四个误区,导致脚气治疗不好。如果传播的多了,大家会觉得脚气没必要治疗或者治疗不好。

误区一:服药时间不够。

真菌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几次用药后症状可以缓解,但真菌并没有被完全杀死,需要坚持用药至少4周;很多人乐观的认为快到了就停药了,却不知道接下来的治疗会更加困难甚至药物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误区二:适用范围太小。

脚气是一种真菌感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所以一定要和其他癣类疾病一起治疗。

治疗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治疗脚气不能单纯用激素药膏,只会“养”真菌越来越多的脂肪;

灰指甲患者首先需要治愈灰指甲,因为灰指甲是真菌的来源。如果不治疗,脚气即使治疗了也会再次感染。

误区三:从头到尾用一种药。

脚气通常分为三种: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和浸蚀型。

对于不同类型的脚气,或者不同阶段的脚气,通常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比如含有水杨酸的药物适用于角质脚气。如果角质脚气较厚,直接使用抗真菌药物效果不会好,达不到治愈的目的。后期去角质后,要用抗真菌软膏。

如何看待?

针对不同类型的脚气选择不同配方的抗真菌药物。主要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软膏。需要连续使用四周以上。

如疱垢结霜剂、水剂(如联苯苄唑乳膏或溶液);

浸渍侵蚀性粉末(如咪康唑粉末等。);

角化过度可选择剥脱作用强的制剂(如复方苯甲酸软膏),必要时可采用包裹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或顽固的足癣,此时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

如何预防?

保持脚部干燥和局部湿度是真菌感染的条件之一。穿透气性好的鞋子,保持鞋袜清洁干燥。

注意个人使用的拖鞋、浴巾等个人卫生,注意公共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指甲钳、鞋袜等生活用品。

避免饲养猫、狗等动物。家人和动物感染真菌性皮肤病后也要积极治疗。

情绪要安静,激动和兴奋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脚气。

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感染和二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