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慢性结肠炎配方的中药方剂

处方1

处方及加减:党参20g、白术10g、炒白芍30g、吴茱萸12g、黄柏6g、黄连6g、附子15g、稻壳6g、乌药15g、车前草30g、木香10g、香椿。舌红苔黄腻者,去附子、黄连加至10g;如果你穷,不想吃,就把香椿根的白皮去掉,加15g的焦三仙;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者,可用白头翁30g、蒲公英30g、五倍子10g、白芨10g、槐花10g、黄柏15g。

功效与用法:水煎服。并加水200毫升,煎至80毫升,每晚保留灌肠1次。

适应症:慢性结肠炎。症状是小腹疼痛,排便后疼痛,腹泻,排便后有粘液和脓血,内急后重。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党参、白术、炒白芍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吴茱萸、附子、稻壳、乌药温中,理气止痛,温肾壮阳,强身健体,助温祛湿;枳壳、蒲川理气宽中,通肠腑;香椿根的白皮、黄连和车前草用于清热利湿;甘草调和各种药物。全方具有健脾益气、温肾扶正、清热利湿、益气温中止痛的功效。

处方2

处方及加减:即时满足60克,生地榆30克。

功效及用法:煎成100 ~ 150ml,晚上睡前保留灌肠1次,14天为一疗程。适应症:慢性结肠炎。症状包括腹痛、腹泻、粘液或脓性血便、厌食(进食差)等。乍一看像苦寒,清热解毒,对肺炎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地榆具有凉血、解毒、止脓血的作用。其煎剂对溃疡性出血有止血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两种药物合用,可以止血、消炎、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