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蛾蜡蝉?
另一个名字
“绿翅羽袄”、紫翅蛾蜡蝉、白翅蜡蝉、“白凤”等。
表单(图4-80)
图4-80白蛾蜡蝉
1.成人2。鸡蛋3。鸡蛋4。若虫5。若虫覆盖着蜡粉6。受害。
成雄体长16.5-20.1mm,雌性体长19.8-21.3mm,翅膀长43mm。刚羽化的成虫为淡绿色,成熟的成虫全身覆盖白色蜡粉。顶角近圆锥形,尖端呈褐色。头部浅绿色,前额宽,前额略尖,向前突出。一只眼睛微红。复眼是圆形的,棕色的。前缘与顶锥融合,后缘略呈波浪状,侧缘呈脊状;唇色略深,中间区域凸起,两侧有棕色斜线;喙短而粗,末端关节浅褐色,达中足基关节。触角在复眼下方,基部膨大,末端节为淡绿色或棕色,其他节细如猪鬃。胸部浅绿色,覆盖较多蜡粉,前胸后板宽而小,前缘向前突出,中心有1的小凹口,后缘向前凹陷呈弧形。中胸背板发育有三个纵脊。腹部黄褐色至褐色,侧面平坦。前翅略呈三角形,翅略实,粉红色或黄白色,翅外缘平直,前缘角90度,后缘角钝而长,向上突出。翅脉多分枝,呈网状。机翼表面有一个大的白斑和几个较小的白斑。翅脉紫红色,特别是短横脉紫红色。翅膀中央有1个不明显的紫红色斑点,还有1个更模糊的紫色对角线延伸到顶角前方。后翅为白色或黄白色,比前翅大,半透明,薄而脆。后足发达,善于跳跃,浅黄色,跗关节末端深色;后脚胫骨关节段外侧有2根刺。卵长1.5mm,卵圆形,黄白色,表面成网状,集体生产成长方形。末龄若虫体长7-8毫米,略扁。胸部宽阔,翅芽发达,末端扁平。腹部末端截断,附着1束长白蜡,后足发达,善于跳跃。白身,覆白蜡粉,常覆绵絮状蜡。
生活历史和习惯
在广西南宁和福建龙溪,1分2代出生。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成年人。以成虫在浓密的枝叶上越冬。次年2-3月天气转暖,成虫开始取食、交配、产卵。成虫集中在嫩枝或叶柄内产卵,产卵场呈褐色,长方形。越冬成虫产卵高峰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4月下旬开始孵化成若虫,4 ~ 5月为第一代若虫高峰期,7月结束。六月初开始出现若虫。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第一代成虫产卵的高峰期。9月为第一代成虫的最后阶段,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第二代卵;二代若虫期为7月下旬至6月下旬5438+10月。从9月中旬开始,若虫以二代成虫羽化,成虫逐渐转向越冬,直至6月165438+10月羽化完成。但在野外,3月中旬至6月初和7月初至9月下旬可以看到卵。每只雌虫产的卵为长方形条状,每只99-316粒,平均228粒。新孵化的若虫有聚集伤害嫩芽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枝叶伸长,3-5头成群攀爬或跳跃。10 4月下旬至6月下旬田间可见若虫,4-5月和8-9月若虫盛花期。第一代成虫在6月初首次出现,第二代在9月中旬开始出现,大多数若虫在165438的10月初发育成成虫。此时,成体性器官还没有成熟到可以交配产卵的程度。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成虫转向茂密的枝叶过冬。第二年春天很暖和,它们继续觅食,很快就交配产卵了。
成虫、若虫遇有警报,都要跳下。多发生在多雨多雨的夏秋季节。果树被打死,遭受霉变和烟草病害,极大地阻碍了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要与冬夏修剪相结合,清除虫害枝叶,减少虫源。
2.人为防治
在成虫高峰期,用网具捕杀成虫。
3.化学防治
在成虫高峰期,特别是3月上旬和7月下旬,成虫产卵前期使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结晶敌百虫800-1000倍;50%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50%刀峰山乳油800-1000倍;50%倍硫磷EC 1000倍液;40%乐果EC 1000倍。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敌敌畏的效果最好。
4.生物防治
用扫帚把园里的若虫扫干净,让鸡鸭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