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栀子花?
栀子出自《本草》:栀子,产于中国南方及西蜀各县。木高七八尺,叶厚硬如梅,厚如香蒲。二三月开白花,都是六出,很香。俗话说,西域也有名。夏秋两季,与诃子一样健壮,绿熟黄,人深红,九月干枯。还有两三种,栀子花Ellis,处方所谓的选择性比较强。皮薄而小,以七至九边刻室为佳。又大又老,却染了色,又叫死栀子花,药力不堪。
药品名称:栀子
汉语拼音:支子
英文名:Cape Jasmine Fruit,栀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和动物矿物名称:栀子
别名:牡丹、仙芝、河马小厨师、支子、月桃、栀子、支子、小燕、黄自、黄自、栀子、栀子。
归经:心经;肝经;肺经;胃经;三角井
科和属的分类:茜草科
功效分类:清热泻火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主治:发热心烦;肝火两眼通红;头疼;湿热黄疸;淋病;血痢、血尿;口疮;溃疡肿毒;扭伤肿痛
气味:苦、寒、无毒。
用法用量:口服:煎服,5-10g;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适量,研磨或混合。
药材来源:双子叶植物药栀子的果实。
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区或山坡灌木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省等地。
药材特征: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5 ~ 3.5厘米,直径1 ~ 1.5厘米。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翅纵棱,棱间常有1明显纵脉,并有分支。萼片留在顶部,基部稍尖,有残余花梗。果皮薄而脆,略带光泽;内表面色泽淡雅,有光泽,有2 ~ 3个凸起的假隔膜。种子众多,扁圆形,丛生,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被微小的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苦。
采收与贮藏:10年6月中下旬,果皮由绿色变为黄绿色时,除去果梗中的杂质,放入蒸笼中蒸或放入明矾水中煮,取出晾干或晒干。也可以直接把水果晒干或者晒干。
加工方法
1.生栀子:筛去灰尘,挑去杂质,粉碎过筛;或者把两端都剪掉。
2.山栀子仁:取干净的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剪开,去皮取仁。
3.栀子皮: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
4.炒栀子:取捣碎的栀子,放入锅中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
5.焦栀子:取捣碎的栀子,放入锅中用大火煎至焦烂,取出晾凉。
6.栀子花炭:取捣碎的栀子花,放入锅中用大火煎至黑褐色,但一定要保存,取出放凉。
7.《雷公烘焙论》:栀子制作的地方,必须先去皮,取仁。用甘草浸泡一夜,烤出来,作为赤金之末。
生药材的鉴别
性状鉴定:果实倒卵形,卵圆形或长圆形,长1.4-3.5cm,直径0.8-1.8cm,表面红棕色或红黄色,稍有光泽,具6-8翅纵棱,每两翅纵棱间有65,438+0纵脉,顶端有暗黄绿色残萼,顶端有6-8个长裂片,长65,438+0-2.5 cm果皮薄而脆,内表面亮黄色或红黄色。有光泽,有2-3个凸起的假膜。断面明黄色,种子多,扁圆椭圆形或扁圆形,聚集成球状团块,棕红色,表面有细而密的凹点;胚乳角质;胚长,有2片心形子叶。气微,味微酸苦。皮薄、皮饱满、颜色红黄为佳。
显微鉴定:果实中部横切面呈圆形,纵棱明显凸起。外果皮为1排长方形细胞,外壁增厚,被角质层覆盖;中果皮外侧有2-4排厚角质细胞,向内为薄壁细胞,内含黄色色素。少数坚韧的维管束稀疏分布,较大的维管束被木质化的纤维束包围,纤维束中有石细胞。内果皮为2-3排石细胞,近正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壁厚,孔和沟清晰。部分细胞有草酸钙方晶,偶尔有薄壁细胞有簇晶嵌入其中。种子的横切面呈扁圆形,一侧略凸。外种皮为1中柱细胞,近方形,内壁和侧壁明显增厚。细胞腔含棕红色或黄色色素,内种皮为颓废的薄壁细胞。胚乳细胞呈多边形,中央有两片扁平的子叶,细胞内充满糊粉颗粒。
物理和化学鉴定:
1.取本品粉末2g,加入5ml水,水浴加热3min,过滤。取5滴滤液,置于瓷蒸发皿中,晾干,加入1滴硫酸,呈蓝绿色,迅速变为深棕色,再变为紫棕色。(检查藏红花素)
2.过滤该产品的1%热水浸出液。取10ml滤液,置于塞子中,加入5ml乙醚,摇匀,水层为亮黄色,乙醚溶液无色。(检查藏红花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