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石蛇草的药性是什么?
多年生草本,13 ~ 23厘米高。根状茎是长和横向的,密被白色棕色狭窄的鳞片。叶盛远;叶柄长5 ~ 7.5厘米,基部有节;叶三角形,长8 ~ 15厘米,宽7 ~ 10厘米,有3 ~ 4个羽状分裂;基部的羽片最大,呈针状三角形,长5-8厘米,宽5-7厘米。基部向下的次级羽片最大,呈椭圆形,长2-5厘米,宽1-1.5厘米。其他次生羽片为长方形,基部楔形,深羽状且钝。叶子亚革质,无毛。孢子囊在叶缘;梧桐属是圆形的,只有基部附着。孢子阶段为5 ~ 11月。
生于溪边的岩石或树上。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功能主要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疗风湿关节痛、湿热黄疸、咳嗽、哮喘、肺痈、乳痈、牙龈肿痛、白喉、淋病、白带增多、蛇伤。
(1)《本草》:“根:泡酒祛风破血;掌握溪中之毒,烹之。”
(2)《本草经》:“根:主用注风,散血止痛,其节亦可单用,捣碎过筛取之。”
③《生药材精要》:“根茎:祛风除湿。把骨头泡在酒里。”
(4)《岭南本草集录》:“根:煅灰,沸水洗净。治疗哮喘、气痛、腹痛;以治蛇疮于末。”
⑤江西民间本草:“根茎:治妇女黄白带下,湿热黄疸,手足挛缩所致关节痛。”
⑥《浙江民间草药》:“根茎:善治风痹,止吐血。”
⑦《泉州本草》:“全草:祛风解痉,止风湿热,止痛解毒。治疗中风、眼睛斜视、瘫痪和风湿疼痛。”
8《闽东本草》:“根茎:治喉蛾、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淋病;手脚脱臼的外敷。”
⑨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根茎:治跌打损伤,咳嗽,黄病,疳积。”
⑩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祛风除湿,凉血利尿。治疗破伤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腰肌劳损、血尿。”
⑾福建中草药:“根茎:清热凉血,除湿通淋。治肺脓肿、乳痈、淋证、便血、带状疱疹。”该系列一年四季都可收藏。收获后除去叶子和须根,晒干。或者很少使用。药材的根茎长,扭曲,有时有分枝,长5至25厘米,直径约3至9毫米。表面密被膜状鳞片,灰白色至灰褐色,有散在的深褐色须根及少数除去叶柄和须根后的痕迹。脆,易折断,横切面呈褐色或绿色,可见点状维管束,呈环状排列。轻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
浙江、江苏、广东、江西等地。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苷、有机酸、氨基酸、酚类、糖类。药理作用:炮制后味甘淡,性凉。
①浙江民间草药:“根茎:性凉,味酸辛。”
②《泉州本草》:“根茎:味淡,性平,微毒。”
③《闽东本草》:“根茎:性凉,味甘淡,无毒。”内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研磨或浸泡在酒中。外用:捣固。宜忌①泉州本草:“劳瘫者不可用。”
②《闽东本草》:“脏寒者不宜用;吃多了让人拉肚子。”储方①治疗中风口眼歪斜、瘫痪、气血虚弱、头痛头晕:蕨菜全草干燥为末。一次一块钱,泡衣服。(泉州本草)
(2)治疗风湿性关节痛或风湿背部疼痛:蕨菜全草干燥。泡一斤酒,勤服。(泉州本草)
③治疗腰肌劳损、关节痛:紫草阴三两根。用水煎服。(《浙江常见民间草药》)
④扭伤的治疗:将银耳蕨的新鲜根茎去毛、捣碎,敷于伤口。(《浙江常见民间草药》)
⑤肺痈的治疗:光果凤尾蕨1-2根。加水煎煮,与冰糖混合。
⑥乳痈的治疗:鲜蕨根适量,捣碎外敷。
⑦带状疱疹的治疗:取鲜紫草根,捣烂取汁,调少许雄黄,擦于患处。(⑤以下是福建中草药)
⑧治疗风火牙痛、扁桃体炎:蕨根三至五元。用水煎服。(实用中草药)
⑨牙龈肿痛的治疗:银石凤尾蕨根茎三至五元(鲜的两倍)。熬汤,去渣,与鸡蛋同煮。(《闽东草药》)
⑩横向感染的治疗:将鲜紫草根茎用白废或醋废烂,敷于患处。(《闽东草药》)
⑾治咯血、荨麻疹:银石凤尾蕨根茎三两。用水煎服,加适量糖,早晚空腹服用。(《浙江常见民间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