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这种中草药为什么会成为日本人餐桌上的美味?

对于经常吃日本料理的朋友来说,生鱼片是餐桌上的必备美食。

满满一盘生鱼片,有三文鱼、金枪鱼、海胆、甜虾、北极贝等等。一点芥末加酱油,甜甜的香味,顿时让你胃口大开。

但你有没有发现,刺身拼盘里总有几片绿色或紫色的小叶子?

在中国的日本料理店里,店员不会提醒你吃。当大家都是摆设的时候,不放心。但如果你去日本当地的餐厅,服务员往往会低声提醒你,吃完生鱼片记得吃几片“小叶子”。不是光盘动作,而是这些小叶子有排毒功能,同时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紫苏”。

据史料记载,紫苏最早出现在中国是在西汉时期。明代李时珍曾记载,

“紫苏嫩的时候有叶子,和菜一起吃,或者加盐和梅子酱都很好吃,岳夏做熟了汤喝。”

在日本人的餐桌上,生食菜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鱼、虾、蟹。未煮熟的生鱼虾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有的风味,但腥味并未去除。

紫苏具有纯天然、解毒、气味类似薄荷的特点,自然成为日本人餐桌上的必备调料。

也许你不知道,有一个关于紫苏一生的小故事。

据说有一天名医华佗在河边采药,中午拿出他的干粮。坐在河边,边吃边休息。

突然,随着“咻”的一声,一只小水獭从河里浮出来,嘴里牢牢地咬着一条鱼。狼吞虎咽之后,他的肚子慢慢膨胀起来,最后游到了岸边,开始尖叫。

这时,一只老水獭从河里出来,绕着躺着的水獭走了一圈,很快离开了。过了一会儿,老水獭叼着几根紫色的野草游回到小水獭身边,让它吃草。过了一会儿,小水獭翻了个身,两只水獭跳进水里,一起游走了。

两只水獭消失在水面上,华佗沉思起来。

刚才小水獭的惨状一定是中毒所致,老水獭带回来的杂草一定有解毒作用。于是华佗把这种杂草带回来,用在病人身上。没想到,他发现紫薇不仅解毒,还能解寒理气。

因野草呈紫色,服后使人有痛感,故名“紫舒”。时至今日,“紫舒”逐渐被称为“紫苏”。

紫苏,药用部位为夏秋两季采收的叶和茎。据《本草纲目》记载:

紫苏“舒筋散寒,行气广中,化痰益肺,温中带血,止痛,平喘,安胎。”“以生叶为汤,杀尽鱼毒”。

人们常吃的鱼、虾、甲鱼、蟹等生食海鲜性寒凉油腻,会损伤肠胃,甚至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这时候紫苏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据《红墙医生》一书记载,中南海的厨师在为毛泽东做鱼虾时,喜欢放一些紫苏叶,尤其是用来煲汤。因为有助于消化,暖胃。

在今天的日本,很多人仍然保持着每晚睡前喝一杯紫苏茶的习惯。据使用者介绍,紫苏茶对睡眠障碍有一定疗效。被它困扰的读者不妨一试。

最常见的紫苏分为绿叶和紫红叶,叶子扁平卷曲。易于种植,耐热性强,适合在20-23摄氏度生长。

所以在现代园艺中,有些人把它种在自己的院子里。兼具药用和美容功效。

中国人常说“过犹不及”,再好的东西过犹不及。紫苏也不例外,再多的优点,吃多了也难免有副作用。

因此,郑志军认为,不要过分迷信任何草药的作用,根据自己的情况客观服用才是正道。如果日常饮食中多吃生鱼、虾、蟹,不妨模仿日本的方法,配合几片紫苏叶,减少自己中毒的可能性。

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不损害身体健康,科学使用中草药,延年益寿,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