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经方加减与组合》中方剂加减总结
1半夏厚朴汤加减;
(1)痰多,呕吐严重,惊恐不安,失眠:重用半夏。
(2)头晕、心悸、舌淡、水肿、小便不利于胃中水的振动:重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3)胸闷腹胀,舌苔厚腻:重用厚朴。
(4)胸闷腹胀、手脚冰凉、便秘、脉长而有力:和四逆散。
(5)眩晕、心悸、失眠:和温胆汤。
(6)焦虑失眠:何酸枣仁汤
(7)腹痛腹泻:合黄芩汤。
(8)心烦、焦虑、失眠、腹胀:何姿枳朴厚朴汤
2半夏泻心汤加减:
(1)上消化道出血,舌苔黄腻,腹胀腹痛,大便不畅:加大黄。
(2)腹胀气盛,敲如鼓:加厚朴(增加胃肠蠕动)
(3)舌不红,面黄消瘦:加肉桂。
(4)咽痛、充血、胸闷、身热:加连翘、栀子。
3白虎汤加减:
(1)消瘦、口渴、小腹船形:人参(白虎加人参汤)
(2)关节痛、胃气上涌:加桂枝(白虎加桂枝汤)
(3)关节痛,口粘苔厚:加苍术(苍术白虎汤)。
(4)高热、斑疹、呕血、鼻衄、谵妄:加水、牛角、玄参(斑蝥汤)。
(5)甲亢:何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白虎汤)。
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1)其症状为癫狂、腹痛少、便秘:核桃和承气汤。
(2)脑梗塞:和桂枳茯苓丸
(3)心烦失眠,舌质紫暗,面色暗红:何桂枝茯苓丸。
(4)失眠、头痛、恍惚、舌红:和酸枣仁汤
(5)高血压烦躁伴心胀(黄连证):何黄三谢欣汤。
(6)焦虑、胸闷、腹胀:合厚朴汤。
5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1)腹痛、面黄、头晕:当归芍药散
(2)口渴(水少)、水肿(水多):合五苓散。
(3)腹胀腹痛:和四逆散。
6.大柴胡汤加减:
(1)心绪不宁,心下浮肿(黄连证):何黄三谢欣汤。
(2)面红,舌质紫暗,腹部压痛少,小腿皮肤干燥:何桂枝茯苓丸。
(3)焦虑胀气:何姿枳朴厚朴汤
(4)咽喉异物感:半夏厚朴汤。
(5)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黄连解毒汤
(6)急性感染:黄连解毒汤(中药抗生素)
(7)哮喘难见浓痰:一起排脓(痰)粉。
(8)胸痛、黄痰、便秘:萧何泻心汤。
7大承气汤加减:
(1)痞燥轻症:去芒硝,减厚朴枳实量(小承气汤)
(2)发热昏迷:黄连解毒汤
(3)热毒出血:白虎汤。
(4)死胎:何桂枝茯苓丸。
8大黄附子汤加减:
(1)体质强壮,精神萎靡,面色黄暗,皮肤干燥粗糙,肌肉酸痛,反应迟钝(麻黄综合征):和根汤;
(2)汗出肿痛、手足麻木(黄芪证):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面红舌紫,腰背暗痛,下肢皮肤干燥:何桂枝茯苓丸;
(4)胆囊炎胆石症伴发热引起的胆绞痛急性发作:何达柴胡汤。
9大黄虫丸
10大青龙汤加减:
(1)咽喉充血疼痛:加连翘。
(2)腹胀便秘:黄疸加重。
11当归芍药散加减;
(1)舌质暗紫,脘腹满痛,下肢皮肤干燥:何桂枝茯苓丸。
(2)口渴(水少)、水肿、小便不利(水多):合五苓散。
(3)腹痛肢冷脉弦:和四逆散。
(4)颈痛、易疲劳、月经不调:和根汤。
(5)水肿乌头综合征:吴和珍汤
(6)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续抑郁症:萧何柴胡汤(柴桂汤)
(7)恶寒重,极倦,脉沉:麻黄附子细辛汤。
(8)多汗症:桂枝加附子汤
(9)关节痛:桂枝加附子汤。
12当归四逆汤加减:
(1)头痛、恶心、呕吐:配合吴茱萸汤
(2)皮肤黄、口唇干瘪、形体消瘦、脱发、贫血、性欲低下、闭经、不孕的妇女:贺文精汤。
13桂苓枣甘汤加减;
(1)吐清水,腹中有水声:加白术(何伶桂竹干汤)。
(2)咳喘气短,头晕目眩:加五味子(何伶桂味甘汤)。
14桂苓疏肝汤加减:
(1)明显减肥:增枣。
(2)逆气咳嗽,头晕,呼吸困难,动则气喘:加五味子。
15桂苓甘薇汤加减:
(1)瘦人咳嗽、心悸、头晕、多汗、脉虚:何桂枝甘草古龙牡蛎汤、生脉饮山茱萸。
16防风童生粉
17季芳黄芪汤加减:
(1)哮喘:加麻黄。
(2)腹痛:加白芍。
(3)下肢疼痛水肿明显:加牛膝。
(4)高脂血症:泽泻。
(5)头晕、头痛、腰腿无力:加葛根。
(6)胸痛、心绞痛:加川芎、丹参。
(7)容易感冒、鼻塞和打喷嚏:何玉平。
(8)下肢极度肿胀,精神萎靡(乌头证):吴和珍汤。
18附子泻心汤加减:
(1)胖舌便溏:合甘草干姜汤。
(2)便秘:增加大黄量。
(3)坐立不安,出冷汗(失血性休克的早期表现):加肉桂。
19桂枝汤加减:
(1)胸闷、腹胀、痰多、咳喘:加厚朴、炒杏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腹痛便秘:黄疸加重(桂枝和唐璜,一方面用桂枝汤,对身体;一方面用大黄治病;用于太阳中风表证、阳明腑实证的表虚里实状态。
(3)自汗、盗汗、黄汗、水肿、小便不利:加黄芪。
(4)多汗、心悸、头晕、食欲不振。船腹:加人参。
(5)限项益底: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汤)
(6)胸腹心悸(如房颤)、上冲、惊恐、不安、失眠、浅睡、自汗盗汗:贾(桂枝加牡蛎汤)。
20桂枝加附子汤加减:
(1)心悸多汗:龙骨牡蛎。
(2)《更年期》:加入淫羊藿和巴戟天。
(3)严重关节冷痛(细辛综合征):何当归四逆汤(重在细辛、当归)
(4)心肌梗塞:对于剧烈胸痛,加用葛根、川芎;对于心源性休克和出汗,加入人参(包括参附汤)。
21桂枝加古龙牡蛎汤加减;
(1)哮喘多汗体质虚弱者:合生脉饮山茱萸。
22桂枝茯苓丸加减:
(1)腹痛便秘:大黄。
(2)腰腿痛:牛膝。
(3)皮肤病:加入薏苡仁(杀死皮损,使皮肤光滑)
(4)腹痛:加当归、川芎。
(5)食后心下压痛、腹胀、嗳气:何达柴胡汤。
(6)抑郁症和失眠:他柴龙牧。
(7)腹痛、月经不调、面色发黄、水肿:何当归芍药散。
(8)腹痛肢冷脉弦:和四逆散。
(9)糖尿病和高血压:黄芪桂枝五物汤
(10)外周血管疾病:和胃健步汤
(11)肾绞痛:何大黄附子细辛汤。
23桂枝芍药牧之汤证:
24葛根汤加减:
(1)闭经或经后水肿:河当归芍药散。
(2)腰部寒重干姜舌:甘降灵汤。
(3)腰腿痛:和桂枳茯苓丸
(4)左腹部饱满有力,疼。下肢皮肤干燥,舌苔黑:何桂枝茯苓丸。
(5)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加辛夷、川芎。
(6)头面部疖肿、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突发性耳聋、头痛:加川芎、大黄。
(7)膝痛重:加白术、附子。
(8)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落枕者:加黄连、黄芩(和根芩连汤)。
25葛根芩连汤加减:
(1)烦躁、头痛、便秘或大便粘稠或高血压;出血倾向,牙周脓肿,牙痛:加入大黄
(2)糖尿病导致腰腿无力或性功能障碍:加牛膝。
(3)心胀、恶心呕吐:半夏泻心汤。
26甘降灵汤加减:
(1)颈痛:和根汤
(2)水肿出汗:何方基黄芪汤
(3)恶寒无汗,关节疼痛:和脉黄汤(麻黄汤干姜苓术汤)。
(4)心下坚硬,食欲不振:加人参。
(5)心功能不全:加桂枝。
(6)腰背关节剧痛,畏寒肢冷,便溏肢冷,脉弱:加附子。
27甘草泻心汤加减:
(1)舌苔厚,便秘,高血压,鼻衄:加大黄。
(2)糖尿病性头晕口渴:加葛根。
(3)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大便干燥、腹痛、急性足挛缩:加白芍。
28黄连解毒汤加减:
(1)腹胀、呕吐、反流、心下疼痛:何达柴胡汤
(2)出血便秘:何三黄泻心汤
(3)皮肤发红、干燥、脱屑:桂枝茯苓丸、四物汤。
29黄连阿胶汤加减:
(1)出血:加入生地
(2)腹痛拒按:加大黄。
(3)腹痛少:加牡丹皮。
30秦煌汤加减:
(1)腹痛拒按:加了大黄。
(2)泄泻(发热)不安:加黄连。
(3)出血:加阿胶。
(4)呕吐:加半夏生姜(黄芩半夏生姜汤)。
31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1)下肢疼痛麻木:贺氏胃健步汤
(2)易感冒,咳喘,打喷嚏流汗:荷雨风平。
(3)面色发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和桂枳茯苓丸。
(4)口渴(水少)、多汗、腹泻、水肿(水多):和五苓散。
(5)头晕小便少:叶禾泽泻汤
(6)高脂血症:加泽泻汤。
(7)神疲乏力:麻黄附子细辛汤
(8)下肢水肿、膝关节疼痛:何方基黄芪汤
(9)高血压:加葛根、川芎。
(10)脑梗塞:加葛根、川芎。
(11)头晕头痛:加葛根、川芎。
(12)胸闷、胸痛(心绞痛)、舌淡:加丹参、川芎。
32橘梗汤加减:
(1)失音:半夏厚朴汤
(2)咽痛,但无局部肿胀:加桂枝。
(3)扁桃体肿大:加入柴胡、连翘石膏。
(4)人消瘦,咽干,黏膜薄:加玄参、麦冬。
33荆芥连翘汤
34理中汤加减:
(1)心悸腹痛:加桂枝(桂枝人参汤)。
(2)口疮:加黄连(李连汤)。
(3)整体病情加重,脉弱,精神不振:加附子(附子理中汤)。
35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1)精神病:和温胆汤
(2)月经不调、水肿:何当归芍药散。
(3)腰重干姜舌:合甘降灵汤。
(4)其人形体消瘦(加大枣、甘草),食欲不佳(加桂枝、生姜):加大枣、甘草、桂枝、生姜(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桂枝去芍药)。
(5)水肿、贫血表现:加黄芪。
(6)便溏:加白术、茯苓。
36麻黄汤加减:
(1)肌肉酸痛,舌苔白腻,浮肿:加苍术。
(2)银屑病:桂枝茯苓丸、薏苡仁、大黄、石膏。
37麻杏石干汤加减:
(1)肺部感染:加黄芩、连翘、栀子。
(2)舌苔厚和便秘:增加黄颜色。
(3)腹胀:加厚朴、枳实。
(4)咽痛:加桔梗。
(5)咽中痰:加半夏(或半夏厚朴汤)。
38麦门冬汤加减:
(1)咽中痰:半夏厚朴汤
(2)咽干:结合橘梗汤
(3)多汗、口渴、舌燥、脉强:加石膏。
(4)皮肤干燥、干燥、发痒:加生地、阿胶。
(5)出血:加入生地、阿胶。
(6)心悸、气短、舌淡、舌质软:加桂枝。
(7)悸动:加龙。
39排脓(痰)粉
40四逆散加减:
(1)咽喉异物感,腹胀:半夏厚朴汤。
(2)肾积水:荷术灵汤
(3)尿路感染:和朱令汤
(4)顽固性头痛、失眠、胸痛、呃逆、磨牙舌质紫暗: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
(5)便秘:重用芍药。
41四逆汤加减:
(1)大量呕吐、腹泻、出汗、大量失血:加人参。
(2)头面部及上身出血:何三黄泻心汤(三黄四逆汤)。
42薯蓣丸
43芍药甘草汤加减:
(1)大便红细胞压积:加黄芩。
(2)腹冷痛:加肉桂、生姜(柴胡桂枝干姜汤对)。
(3)四肢冰凉,胸胁胀痛,脘腹胀满:和四逆散。
(4)肾绞痛发作:赫思尼散加当归、川芎、牛膝。
(5)急性腰肌扭伤剧烈疼痛(表症未除):和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44酸枣仁汤加减:
(1)头晕、多梦、惊悸:和温胆汤
(2)腹胀、咽部异物感:半夏厚朴汤。
(3)胸闷、心悸、乏力、抑郁:何柴龙牧。
(4)严重热烦:加黄芩、连翘、栀子。
45肾气丸加减:
(1)口干少尿:和乌灵散
(2)呼吸不足、自汗、糖尿病:黄芪桂枝五物汤。
(3)腰痛、下肢浮肿:加牛膝、车前子(济生肾气丸)。
注意:身体强壮、面色暗红、脉有光泽的黄连人禁用!
46生脉汤加减:
(1)心悸怔忡:何桂枝甘草汤
(2)哮喘多汗:加入龙骨、牡蛎、山茱萸。
47桃核承气汤加减:
(1)抑郁症:何柴龙牧
(2)焦虑:他柴龙牧。
48温胆汤加减:
(1)咽部异物感、腹胀:半夏厚朴汤。
(2)焦虑腹胀:何姿枳朴厚朴汤
(3)精神恍惚,各种无奈,舌不红,脉不滑(焦虑):何酸枣仁汤。
(4)心烦、失眠、胸闷、心率加快:加黄连。
(5)嗜睡、脉缓、乏力:加麻黄。
(6)头痛、头晕、抽搐:加天麻。
(7)肌肉痉挛、抽搐:加全蝎、蜈蚣。
49唐文静加减法:
(1)出血:加入生地
(2)大便干燥、皮肤有鳞:加桃仁。
(3)闭经、基础体温低:加鹿角胶及辅料。
50五苓散加减:
(1)低热,食欲不振,胸闷,淋巴结肿大,恶心:何小柴胡汤。
(2)腹胀、嗳气、咽部异物感、舌苔厚腻:半夏厚朴汤。
(3)腹痛、月经不调:何当归芍药散。
(4)面黄、乏力、多汗、暴饮暴食、腹胀软如棉: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5)神疲乏力,脉沉(乌头),肝硬化腹水,肾病水肿:吴和珍汤。
(6)多汗、疲劳和容易感冒:何玉平。
(7)夏季多汗多饮:加石膏、生石膏;小便疼痛:加滑石、甘草(归苓甘露饮)。
(8)头痛、颈肩不适:加葛根。
(9)高血压:葛根。
(10)酒精:葛根。
(11)腰腿痛:牛膝。
(12)黄疸或高胆红素黄汗:加茵陈。
(13)眼病、排尿困难:加车前子。
51乌鸡三
吴茱萸汤加减:
(1)头晕呕吐:合小半夏茯苓汤
(2)头痛、头晕、腹胀、胃脘水样音:桂苓疏肝汤。
53小柴胡汤加减:
(1)持续发热,肩背关节疼痛(表证未除):和桂枝汤。
(2)咳痰黄稠,心口压痛,大便干燥:萧何陷胸汤。
(3)胸闷、咽喉或食管有异物感、精神不稳、厌食、恶心呕吐、舌苔白腻:半夏厚朴汤。
(4)咳嗽或哮喘:半夏厚朴汤。
(5)口渴、水肿、尿少:合五苓散。
(6)肿瘤放化疗后、肾炎、急性肠胃炎、暑伤:和五苓散。
(7)月经不调,腹痛,便秘,面色黄,体胖,易浮肿便溏:何当归芍药散。
(8)慢性肝炎、肝硬化、甲状腺疾病、风湿性多肌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河当归芍药散(柴桂汤)。
(9)过敏性关节痛:何姿支子白皮汤
(10)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细胞增多:添加连翘。
(11)慢性咳喘痰稀白:加干姜、五味子。
(12)咽痛:加桔梗。
(13)胶原病、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关节痛不能屈曲或易出血:加生地、白芍。
(14)心中扰,肠中胀,心中热益:加黄连。
(15)瘙痒、皮肤过敏(表症未除):加荆芥、防风。
54小建中汤加减:
(1)面黄肉松浮肿:加黄芪。
(2)消瘦、消瘦、痛经:加当归。
(3)小儿肠痉挛:加当归。
(4)产后调理:加入当归。
(5)出血:加入生地、阿胶。
(6)腹痛剧烈:加川芎。
55小青龙汤加减:
(1)口干烦躁:加石膏。
(2)消瘦、心悸、气短:去麻黄,加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茱萸(补少阴)。
(3)慢性哮喘,面黄,肉松,浮肿:加黄芪。
(4)长期使用激素使人面色灰暗:加熟地、山萸肉、鹿角胶、附子、龙骨、牡蛎(填少阴)。
56小陷胸汤加减:
(1)腹痛、胃脘痛:加枳实。
(2)呕吐:加生姜、竹茹。
(3)痰稠:加桔梗。
(4)胸胁疼痛很厉害:和四逆散。
(5)感冒发热,久热口苦:何小柴胡汤。
(6)咳喘:和麻杏石干汤或三拗汤。
(7)心绞痛:加瓜蒌、薤白、川芎。
57三黄泻心汤加减:
(1)上腹部不适,压痛:何达柴胡汤。
(2)烦躁嗜睡,舌红苔黄腻:河黄连解毒汤。
(3)呕吐,心下胀满,益下半身:结合半夏泻心汤。
(4)强壮体质、强颈痛、高血压:和葛根芩连汤
(5)头晕脑胀(脑充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鸣耳痛、目赤、大便黄赤、大便干燥:黄连上清丸(1荆芥、防风、白芷、菊花、薄荷、桔梗、川芎、旋覆花、牡荆;黄连、黄芩、大黄、黄柏、栀子、连翘、石膏和甘草)。
注意:体质虚弱、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贫血、脉弱者不宜使用!
58茵陈蒿汤加减:
(1)黄疸、体热、皮肤瘙痒:河栀子白皮汤
(2)胆道感染、腹胀、腹痛、便秘:何达柴胡汤。
(3)反复发热,胸胁胀满,表情沉默,心烦呕吐:小柴胡汤。
59玉屏风散加减:
(1)儿童和老人体虚,易出汗恶风,稍感风寒便鼻塞流涕:和桂枝汤。
(2)腰背及四肢关节疼痛(表症未除):和桂枝汤。
老年水肿:加黄芪
-黄芪桂枝五物汤
(3)体重、体胖、易出汗、下肢浮肿:何方基黄芪汤。
(4)肝肾不足、神疲乏力(乌头证)腹水:吴和珍汤。
(5)咳喘、咳声重、面色黄、浮肿:加麻黄。
60炙甘草汤加减:
(1)动则心悸气短:加龙骨、牡蛎。
(2)食欲不振:加砂仁、山药。
(3)消瘦:加芦笋(长肌肉)
(4)恶心呕吐:加半夏。
61枳实芍药散
62唐加减:
(1)尿路感染伴发热:萧何柴胡汤
(2)尿路结石和肾绞痛:朱令汤四逆散
(3)尿黄、脚气、湿疹、盆腔炎、阴道炎:加黄柏、连翘、栀子。
63真武汤加减:
(1)口渴、水肿、少尿:和五苓散
(2)自汗与糖尿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腰痛、下肢水肿:和济生肾气丸。
(4)甲减、畏寒、嗜睡嗜睡:和合甘草麻黄汤。
64栀子白皮汤加减:
(1)皮肤瘙痒、流水:荷麻杏益肝汤加石膏、连翘。
(2)肝病变黄或胆道感染:何达柴胡汤茵陈蒿汤
(3)黄带滴剂:结合朱令汤
(4)尿频、尿急、尿痛:和朱令汤。
65栀子厚朴汤加减:
(1)食管炎、胃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闷、气喘、腹胀、腹痛、大便不畅:何达柴朴汤。
(2)以焦虑、失眠、心境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如焦虑、抑郁、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更年期综合征:半夏厚朴汤或温胆汤或黄连解毒汤。
(3)以黄疸为特征的疾病,如胆囊炎、胆道感染、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新生儿黄疸等:和阴蒿汤。
66竹叶石膏汤加减:
(1)肿瘤后消瘦贫血:何志甘草汤
(2)出血:加入生地、阿胶。
67八味解郁汤加减:
(1)舌质淡胖,边缘有齿痕,舌苔白润:加干姜。
(2)胸闷不安(焦虑):加栀子。
(3)舌淡暗润,口舌潮红:加肉桂。
68八味补范汤加减:
(1)尿频、尿急、尿痛、尿黄:何六一散。
(2)咽喉肿痛:加桔梗、甘草。
69八味活血汤加减:
(1)青春痘、面色潮红、脱发、腰酸背痛、痛经、下肢皮肤干燥:和桂芝茯苓丸牛膝。
(2)咽部异物感、胸闷腹胀:半夏厚朴汤。
70八味杨桐汤加减:
(1)流口水严重腹泻:加干姜。
(2)下肢水肿:加牛膝、防己。
(3)湿疹:加薏仁。
71四味健步汤加减;
(1)其人消瘦,小腿抽筋,大便干结:何芍药甘草汤。
(2)其人肥胖,腹大而软,肉松,四肢麻木,多汗浮肿: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下肢皮肤干如蛇皮(桃仁证):和桂枝苓丸。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何桂枝茯苓丸。
72解痉散加减:
(1)癫痫与胶质母细胞瘤:何柴龙牧
(2)面肌痉挛:何柴龙牧单雯汤
(3)小儿多动症与脑瘫:和温胆汤。
73年的加减:
(1)头晕水肿:吴和珍汤
(2)月经不调,大便干燥(血不好),下肢浮肿(水不好):河当归芍药散。
(3)面黄、浮肿、恶寒、无汗、困倦嗜睡:和合麻黄附子甘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