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蜈蚣前景如何?
1场地建设养殖池塘
应建在相对潮湿僻静的地方,要求环境安静,排水通风良好。一个1m见方的水池,用水泥或砖砌成,池深85cm。水池内壁用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或光滑的瓷砖、玻璃围起来,池口用一圈宽20厘米、与池壁成直角延伸的“内檐”围起来,防止蜈蚣逃跑或其他有害动物侵入。水池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池底不得用水泥浇灌。如果用水泥,要垫6cm左右的细土,必须疏松、肥沃、湿润,上面铺细石或碎瓦,留有空隙。池中还可以种植杂草和树木,尽量营造适合蜈蚣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栽完苗后,池塘要用草帘遮挡光线。泳池应保持清洁、湿润、阴凉和卫生。
大规模养殖时,可使用砖石养殖池。一般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放入600 ~ 800条成年蜈蚣,适宜的雌雄搭配为10: 1。小规模的家庭饲养可以在缸和池中进行。另外,不具备专业养殖条件的人,可以采用野外养殖的方式。冬天可以在蜈蚣出没的地方挖一条长宽不限的小沟,春天可以捞到鸡鸭羽毛、骨头、肠子、鱼刺、动物残渣、碎砖等垃圾。
2苗木的来源
最好从农场买幼苗。我国人工养殖的蜈蚣大多是刺少的蜈蚣,头红脚红的身体最值钱。也可以在清明和长夏的夜晚到野外抓蜈蚣,翻过乱石堆或杂草堆后快速抓蜈蚣。冬天可以找蜈蚣越冬的地方挖搜,尽量不用手抓,避免被毒蜘蛛咬到。我们应该使用工具,如玻璃瓶,铁或竹制成的特殊夹子,小铲子来抓住它。一般选择4岁左右性成熟的蜈蚣育苗,背部黑而有光泽,健壮活泼。
3种喂养方式
3.1饲料蜈蚣属于肉食性动物,食性广泛,喜欢吃蟋蟀、黄虫、金龟子、蝉等小昆虫。人工养殖还可以投喂黄粉虫、蚯蚓、蝗虫等昆虫和蔬菜、泥鳅、鲜鱼、青蛙、虾、蟹等。但是要保持食物新鲜。在食槽里放一个盛有清水的小碟,给蜈蚣喝。
3.2投喂一般为每2-3天1次,活动期间每晚必须投喂1次,投喂时间可在每天17: 00至19: 00之间。否则蜈蚣会因为饥饿而自行进食,造成很大损失。喂食后第二天早上一定要把吃剩的食物捡起来;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也不需要喝水。
3.3温湿度温度:蜈蚣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一切活动往往都与温度有关。蜈蚣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 ~ 32℃,应特别注意夏季管理,及时通风散热降温防暑,每天必须向池内喷足量水降温保湿。如果冬天气温在零下5℃以下,要适当取暖。稻草可以扔进池子里保暖。必要时可用炭火加热。如有可能,可在温室中养殖,以打破蜈蚣的冬眠习性,提高其繁殖能力。湿度: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湿度是室内空气相对湿度60% ~ 70%,巢土湿度10% ~ 20%,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动最活跃。
3.4应经常注意安全措施,防止老鼠、石龙子、蟾蜍、蚂蚁等蜈蚣天敌进入养殖池。为了防止饲养员被蜈蚣咬伤,进入养殖场必须穿靴子、橡胶手套和工作服。如果被蜈蚣咬伤,局部处理可立即用盐水、肥皂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以减轻疼痛。解毒治疗可口服蛇药,也可将蒲公英、半边莲或紫花地丁等新鲜药材捣碎取汁口服。
人工繁殖的蜈蚣寿命只有6年。一般野生蜈蚣生长4年后才会产卵繁殖。一般在3-5月和7-8月雨后阳光明媚的早晨交配,40天后开始一次产卵40-50粒。产卵后,雌蜈蚣把卵抱在怀里孵化。孵化20天左右,45天后可以离开母体独立生活。在潜伏期,温度应保持安静和适当。一般温度控制在25℃-32℃之间,湿度控制在50%-70%之间。蜈蚣在孵化期间不吃不喝,要在孵化前喂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小蜈蚣孵化后要及时根据规格大小分开饲养,因为蜈蚣有哺育幼体的特性,不然会把剩菜吃光。
5流行病的防治蜈蚣的主要症状是反应迟钝、少食或拒食、皮肤病变。主要病害有绿僵菌、胃肠炎、脱壳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