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决儿童厌食问题
有些孩子是慢性病引起的,如贫血、佝偻病、肝炎、消化不良、长期便秘等,可能会长期厌食。这个时候就要检查清楚,把慢性病治疗好,食欲才能得到改善。但是,大多数疾病并不是由疾病引起的,而是由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制度、不良的饮食环境、父母和因素引起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正确的父母,喂养不当。
原因是:
1,有些家长(尤其是老人)经常拿零食哄孩子。宝宝哭了就给一颗糖,宝宝闹了就给一块饼干。时间长了,孩子就不能按时吃饭了。这会造成1饮食不规律,没有固定的进食时间,进食时间延长或缩短,正常的肠胃消化规律会被打乱。2零食、口、胃,导致胃肠蠕动和分泌紊乱。3饮料,冰淇淋,高热量,让血糖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而不感到饥饿。饮食环境差,边吃边玩,或者吃饭时被父母戏弄、训斥,使大脑皮层的食物中枢无法形成显性的兴奋焦点。
2.现在家庭条件好了,父母怕宝宝缺乏营养,希望宝宝快点长大。从小就以鱼、肉、蛋为主,甚至给孩子吃补药。这种片面追求高营养,不加控制地喂肉、蛋、奶,会损伤胃肠道,引起消化不良。并且服药过多或滥用补品增加了胃肠道的负担。
3.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饮食,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以拒绝进食作为筹码。
4、虚,新陈代谢下降,胃肠消化功能无法加强。
5、其他: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过度疲劳、便秘、身体不适等。,导致孩子偏食、流食、营养不均衡,甚至厌食。
治疗:
(1)常规治疗
1.首先,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儿科或消化科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排除可导致厌食和铁锌缺乏的慢性疾病。
2、饮食要规律,吃饭要规律,保证饮食卫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排便规律;营养要全面,多吃粗粮和水果;限制零食和甜食,少喝饮料。
3.改善饮食环境,让孩子专心吃饭,保持好心情。
4.家长应避免过分关注孩子“追着喂”等进食行为;当孩子故意拒绝进食时,他们无法适应。比如他们一顿两顿不吃,家长不要担心。这说明孩子摄入的能量足够了,到了一定时间孩子自然会索要食物;千万不要把符合要求作为孩子吃饭的条件。
5、加强,尤其是长跑、游泳等耗氧量。
6、不要盲目吃药,不要滥用补品;可适当服用能促进脾胃功能的中西药,如健儿消食口服液、小儿小荠丸、小儿西施片、健脾糕片、大傻颗粒、健儿散等。
注意事项:
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禁忌症:一般不宜过多使用人参、熟地黄、龟板等补益类药物...这些药物容易腻胃伤脾,反而加重厌食。另外,很多苦寒侵袭的药也不能用,比如大黄、黄连、槟榔...这些药物还会损害脾胃的功能。最好用一些性质温和,味甘,养胃运脾助运的中药。
(二)按摩疗法
患厌食症的孩子往往既厌食又厌恶药物,很难配合治疗。按摩对小儿厌食症有显著作用,健脾开胃,达中焦。根据不同的证候,下面介绍几种按摩疗法:
(1)母乳喂养停滞:
1)治疗原则:消食化滞。
2)按摩处方:清门,逆八卦,推四条100次,按摩脊柱6次,退六腑100次,揉谷100次。
(2)痰湿滋生:
1)治疗原则:健脾祛湿化痰。
2)按摩处方:补脾经,按摩一窝风65,438+000次,按摩一个外工宫65,438+000次,揉腹3分钟,反内八卦65,438+000次,捏脊6次,推四条65,438+000次。
(3)虫积伤脾:
1)治疗原则:健脾驱虫。
2)按摩处方:揉腹5分钟,揉舒天,七骨下推200次,内八卦下推100次,四条下推100次,捏脊6次。
(4):
1)治疗原则:益气健脾,调和中焦。
2)按摩处方:补脾经200次,揉一窝风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四条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按摩经络100次,清天河100次。
注意事项:
1)适当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加体质。
2)定时定量进食,防止偏食、挑食,尽可能及时添加辅食。食物结构合理,保证营养。
3)对于虫积伤脾引起的厌食症的治疗,要同时服用驱虫药。
(三)
常用点:四缝。
备用点:。
练习:
消毒后,医生左手固定并充分暴露穴位,右手持28 # 5分钟长的毫针,然后快速针刺,挤出少量黄白色粘液,用已消毒的干棉球按压片刻。症状严重者。可以加穴位,用30 # 1寸针,针法用完不会留针。一次站在一边。以上治疗均为1次,隔天一次,双方交替。
注意事项:
(1)该病的防治不能依靠单一手段,应采取综合措施,如:规律定量饮食,避免偏食和零食,建立良好的饮食环境。避免吃生冷油腻的食物,避免强迫进食。
(2)一般针刺四穴至无黄白色液体挤出时即可停止治疗。
(3)这种方法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
耳穴贴压法:
常用穴位:脾胃。
备用点:神门、米根。
练习:
一般只选择常用点,比如加一个备用点(两个点可以轮流用)。一次取一个穴位,用磁铁或磁珠按压。家长每天按2 ~ 3次,每次按半到1min。双方交替,每2 ~ 3天换贴1次。
注意事项:
(1)此法用于预防症状较轻或有先兆症状的儿童。
(2)家长要注意按压时不要太重。因为孩子皮肤娇嫩,超重会造成伤害。
轻灸:
常用穴位:耳后、脾。
耳背脾穴位置:耳轮足消失的耳背。
练习:
先轻轻摩擦左耳后部,促进局部充血。穴位常规消毒后,取一根灯心草,一端用香油或其他植物油浸泡片刻,沥干,点燃,点灸耳后、脾,直至听到“砰”的一声。如果不行,可以再灸一次,但不要超过两次。如果不见效,7天后可以在右耳背脾上再灸一次。
注意事项:
(1)此法适用于各种饮食不当引起的小儿厌食症。
(2)艾灸后,可在穴位区域局部贴上创可贴,防止儿童抓挠,避免感染。
穴位注射:
常用点:。
练习:
药液:维生素D3注射液,婴幼儿30万U(1ml),10岁以上40万~ 60万U。
每次选择一个穴位区域,用碘伏消毒,用2 ~ 5 ml注射器吸出药液,对准穴位快速破皮,慢慢送针,直到有上火感(此时手感觉有点紧),抽回血液,注射药液。每周注射1次,两侧穴位交替使用。四次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此法只适用于脾虚厌食,表现为厌食或偏食,面色苍白,大便稀稀,形体消瘦,行动迟缓,抵抗力差的小儿。这些孩子往往伴有易怒、出汗、鸡胸等佝偻病症状。
(2)因为维生素D3是油注射液,所以注射药物时针头的负作用力较大。注射前,应拧紧注射器接头,以防散出的液体溢出。
(3)可搭配:山楂饼,10~30g ~ 30g每份;鸡内金适量,洗净研末,每次1 ~ 3g,每日2 ~ 3次。
(四边)
第一,鸡里面的金粥
材料:鸡内金6片,陈皮3克,砂仁2克,粳米50克,糖适量。
制备方法:将鸡内金、陈皮、砂仁研成细粉备用。先将粳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粥。当粳米快熟时,将上述药物放入锅中一起煮至熟透,再加入适量的糖即可食用。这个方子可以一天吃三次,吃5-7天。
功效:本方具有消食化积、理气和胃的功效。
二、冰糖乌梅汤
材料:乌梅60g,冰糖60g。
制作方法:将乌梅洗净浸泡20分钟,然后去核切块,将乌梅切块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至半熟,再加入冰糖,煮至冰糖完全融化后装瓶备用。每次半勺,一天三次。
功效:本方具有生津止渴、开胃涩肠、消炎止痢的功效。
三、儿童消食粥
材料:山楂片10g,高粱米50g,奶粉和糖。
制作方法:将山楂片、高粱米放入锅中,用小火煎。炒山楂片和高粱米磨成粗粉。将粗粉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煮至熟透,再加入适量奶粉和糖即可食用。1岁以下儿童每次可服用10g消食粥;2-3岁儿童每次可服用20克消食粥;4岁的孩子每次可以服用30-40克消食粥。一天吃三次。
功效:本方具有开胃消食、益气健脾、消积导滞、活血化瘀、收敛止痢的功效。
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