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特殊食物与健康原则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中秋节、龙舟节、正阳节、天中节,起源于古代对天象的崇拜,由端午节演变而来。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端午节特色美食和养生原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特色食物

1,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子的形状和品种很多,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尖三角形、正方形、长条形等。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雄黄酒

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在长江流域非常流行。用磨成粉末的雄黄酿造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用作解毒剂和杀虫剂。所以古人认为雄黄可以抑制蛇、蝎子等害虫。“善能杀诸毒,除诸恶,治诸毒。人仰马翻,虎狼蹲伏山中,诸毒入川水避之。”

3.黄武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黄武”的习俗。黄武指的是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一般用普通黄酒代替雄黄酒)。还有其他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代替。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之为五月黄月。

4.茶叶蛋

江西南昌有端午节煮茶叶蛋、咸蛋的习俗。当地人还把鸡蛋、鸭蛋、鹅蛋染成红色,装在五颜六色的网兜里,挂在脖子上,希望孩子们平安幸福。

5.做蛋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的盛大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物是香饼。打糕就是把艾蒿和糯米放在一个用单根木头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头敲打。这种食物具有民族特色,能增添节日气氛。

6.大蒜鸡蛋

河南、浙江等地的农村,端午节要吃蒜蛋。大蒜和鸡蛋一起吃,做早餐。有的地方煮蒜蛋的时候放几片艾叶。早餐吃大蒜、鸡蛋和煎包,据说可以避免“五毒”。

7.油炸堆

在福建晋江,家家户户在端午节都会吃“炸桩”,是用面粉、米粉或红薯粉等配料做成浓稠的糊状。相传古代,端午节前是闽南的雨季,雨连绵不断。人们说上帝扎了一个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炒桩”雨就停了。人们说天空已经修补好了。这种饮食习俗由此而来。

8.油渣饼

端午节吃油饼是陕西省蓝田县的传统习俗。油饼是用烫好的油面,塞上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猪油,再放油锅里炸制而成。炸出来的油饼金黄,外酥里甜,让人咬一口就流口水。

9.黄鳝

端午节前后,鳗鱼肉是一年中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不仅味道好,滋补效果也最好。所以民间就有了端午节鳝鱼参赛的说法。

10,艾陌陌

端午节吃艾叶可以杀菌驱虫,对多种细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很多地方把米粉或面粉发酵,和艾蒿一起蒸着吃,吃起来又甜又软。

11,面扇

端午节吃粉丝在甘肃和宁夏很受欢迎。当地人把发面做成扇形,有多层,每层都撒上辣椒,表面揉成各种形状的图案,再染上颜色,极其漂亮。

12,煎饼

在闽南和温州的部分地区,也有端午节吃煎饼的习俗。煎饼用面粉做成糊状,摊在一个大的平底铁锅上,做成半透明的饼,看起来像满月,薄如美丽的月亮,再卷上炒好的豆芽、瘦肉丝、蘑菇等馅料,做成筒状食用,类似春卷。

13,绿豆糕

武汉、南京、芜湖、Xi安等地在端午节一定会吃绿豆糕。“高”与“高”谐音,意为飞黄腾达,端午粽子一起吃也表示“高中”,是准备参考的同学们的美好愿望。

14,五个红色

据说端午节吃五红可以驱除五毒,辟邪消暑一整个夏天。但各地“五红”的内容不尽相同。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是煮熟后呈红色。五红一般是红苋菜、龙虾、红油鸭蛋、烤鸭、鳗鱼。

15,五个白人

苏州是江南水乡的代表。端午节的特点是吃五白,一般只有煮白、煮鸡、白豆腐、煮肉、白蒜。

16,咸鸭蛋

虽然很多人平时都吃,但是端午节吃咸鸭蛋还是很有意义的。在古代,五月被重置为毒月,吃咸鸭蛋以避开五毒,五毒指的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

17,扭转

酥脆麻花也是端午节的必备美食。因为端午节一直被说有五毒,所以端午节做麻花的习俗一直在民间流传。因为麻花又叫麻糖,所以在这一天让孩子吃麻糖来粘嘴是不吉利的,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也是为了祝愿我们的生活甜蜜美好。

18,柏根

蜈蚣是各种只能在端午节前后食用的草根和树皮的总称,包括茴香根、鸡刺根、小红蒜、七叶一枝花、何首乌、李飞粉、满山香、牛膝、当归、牛蒡根、芦笋等。这些形状各异、疗效各异的“药根”,构成了云南端午节特有的“蜈蚣”。端午节期间,云南普洱、思茅一带的大街小巷开始摆满了上百种不同的。

用土鸡炖,采摘的百根风味独特,非常鲜香,而不是药材常见的苦味。端午节吃一百块鸡汤,应该和古代西南地区的疖子环境有关,也是因为端午节是一年中中毒最严重的时候,和其他地方驱除五毒是一样的。

19,蒸馏大米

流行于部分晋语地区,蒸饭是黄米(小米)蒸成的饭。蒸谷米是山西太原、晋中、吕梁等地区流行的一种著名食品。三晋子弟因其工艺精湛、营养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一直是赶集、庙会、婚丧嫁娶、端午、腊八的核心食品。

20.吃桃子,茄子,芸豆。

四川有说法,端午节吃桃子、茄子、芸豆,有保健长寿之嫌。俗话说吃茄子会抖,吃豆子会老。苗栗地区的客家人也在端午节吃茄子、长豆角、桃李。但这些食物的象征意义与南方人不同。吃李子代表后代繁衍,有人认为猜忌可以抗中暑。吃长豆角可以避免被蛇咬(因为长豆角的形状像蛇)。吃茄子可以抵御蚊虫叮咬(茄子在客家话里叫“挂菜”,咬人“当地音是ㄉㄠ”,谐音)。

端午节健康原则

中草药忌毒邪。

端午期间不得不说艾草。它是一种药用植物,味苦,性温无毒,具有温气血、散寒湿、芳香避秽的作用。据说民间有“吊艾人,穿,喝艾酒,吃艾糕,抽”的风俗。有的人还在大厅、床头等地方挂艾草。端午节期间,空气湿润,艾叶清香,能去除有毒气体,清除污物,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民间有句话:艾草能治百病,招万福。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健康。所以古人说“艾”可以“辟邪”。至今有“家有Ai三年,大夫不用来”的说法。

此外,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水煎服后,可当茶喝,也可泡酒喝,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预防疾病。

饮食可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古代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雄黄的药性在《本草》中早有记载。雄黄味辛温,有杀虫毒、燥湿杀虫的功效。因为端午节后进入高温季节,各种病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滋生。这个时候用雄黄杀虫解毒防病最合时宜。

每年到端午节,人们都有吃粽子的习俗。相传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于五月初五在汨罗江殉难,以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国人在五月初五吃粽子的习俗。北方的江米枣粽子以甜素和凉性为主。在南方可分为两类:苏式饺子包括糯米、红豆、豆沙等素饺子,也有鲜肉、火腿等肉饺子;广式粽子多为肉食粽子,如叉烧蛋黄、猪油豆沙、鲜肉蛋黄粽子等。

虽然中国南北方粽子的风味、特点、做法各不相同,但糯米和粽子叶是主要材料。祖国医学认为糯米是一种很好的食物,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据《本草》药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粽子的成分也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如大枣、红豆、绿豆等。有补血、安神、利尿、解毒的功效,而火腿、鸭蛋黄、鲜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物。

更值得一提的是,用来包粽子的叶子更加精致。北方多使用芦苇叶,南方多使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有很好的药用功能。比如芦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能清热、除烦、利尿、解毒;荷叶可以清热、利尿、和胃。

端午刚过长夏,吃粽子可以平衡清淡,平衡清化,真是及时食补,食疗的妙方。当然,吃的时候要有节制,糖尿病人、老人、小孩不宜多吃。

运动调节气血。

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最充沛的时候,天气也比较沉闷。如果工作压力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畅,容易烦躁抑郁,心悸胸闷。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功能,也会导致精神疾病,如喜悲、怒伤肝、悲伤脾等。夏季养生要使脾、胃、心、肺通畅。所以除了药物、饮食、安心之外,还要同时加强锻炼。全身气血运行顺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脾胃新陈代谢,调理气血循环,忧郁的情绪也会随之消融。

端午节挂艾草的由来

端午节挂艾草源于古代黄巢军队对老姓的屠杀。人们认为在门上挂艾草可以避免这种风险,所以这个习俗流传了下来。有记载说,艾草可以芳香、清醒头脑、警醒警醒、增强记忆力、预防感冒、活络筋骨。同时也可以燃烧艾条治病,这就是所谓的艾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艾草代表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插在门口能让你健康。在中国古代,它一直是一种药用植物。针灸中的艾灸方法是以艾草为主要成分,烧在穴位上治疗疾病。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流传已久,主要是因为它有入药的作用。如宗谷《荆楚纪年》记载“鸡未啼时,采艾草者,状如人,取之,以艾灸收之,甚有功效。”这一天,爱彩变成人形,挂在门上,可以施放毒气。“大多数人也有在房屋前后种植艾草以求好运的习俗。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挂艾草的习俗。人们把艾草做成人形,称之为“艾仁”。他们把艾叶挂在空中,切成老虎的形状。女人们竞相戴上它们来辟邪。所以,在古代,也有人把端午节称为中国古代的养生节。正如《荆楚岁月年谱》所云:“五月五日,爱彩思人,门上挂有绿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