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神奇的生长过程

冬虫夏草,又称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简称虫草,藏语叫“亚杂珠布”。在我国丰富的药用资源中,冬虫夏草是一种珍稀的中药和藏药,与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佳品。从地面上看,它像一棵草,但它的根是一条虫子,形状像春蚕,有头有嘴,头的两侧各有一个红褐色的斑点。全身有20-30个横联,腹部有8对生脚。昆虫冬天躺在冻土里,大约3到5厘米长,夏天头上长出一根草。冬虫夏草其实不是草,它是昆虫和寄生真菌的结合体。昆虫是被寄生真菌感染的鳞翅目虫草蝙蝠蛾幼虫的尸体。因为幼虫冬天生活在冻土里,所以叫冬虫。草是寄生虫头上虫草真菌的女儿,长得像草。因子块是夏天出土的,所以叫夏草。

冬虫夏草仅产于青藏高原,青海产量最大,占总产量的60-70%,西藏次之,四川、甘肃、云南少量。是一种喜低温、高海拔、寄生特异性强的真菌。温度超过20℃,就不能正常生长。成熟的冬虫夏草真菌在寄生幼虫的头部形成一个子座。在基质中有大约5000个可繁殖的肉眼可见的子囊菌,其中含有长的圆柱形子囊孢子。当子囊菌破裂时,子囊孢子散开并破裂成无数的次生子囊孢子,这些次生子囊孢子随风散开。

那一年秋天以后,冬虫夏草开始有性世代,在那一年土壤冻结之前,被感染的寄主虫的头部就长出了短的子座。在青海玉树,9月下旬可挖出寄生昆虫,头基座高度约1cm,不露土面。次年5月解冻后,土壤温度和湿度适宜子囊菌生长,每天以3-4毫米的速度长出地面,看起来像草。花柱先变绿后变紫,露出部分达到20-50 mm时一般不再生长,到6月中旬,基质头部逐渐膨大,7月下旬子囊孢子开始生长。8-9月逐渐成熟,从子囊辐射出来,继续寄生寄主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