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2009年,端午节成为中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全体人民避灾驱邪、祈求健康长寿的民间节日。风俗多样,丰富多彩。下面说几个端午节习俗。

1,烤龙舟

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船比赛,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的仪式,也是一项遗产。它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仍然非常流行。它传到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性的比赛。

端午节有龙船和凤船。凤船起源于古代的黑船,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夸龙舟是民间信仰中的一种龙崇拜形式,即利用龙的力量祈福避邪。

2、吊钟雕像

端午节是驱除邪灵和毒品的节日。悬挂钟馗雕像也是传统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钟馗挂在家里辟邪。钟馗不仅是中国传统神灵中唯一的万能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镇宅圣”。他也是驱赶流行病的大神。端午节挂钟馗,像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民俗。

《贾青录》记载:“五月,一月堂上挂钟馗画像辟邪。”因为农历五月天气潮湿,瘟疫流行,所以端午节挂钟馗,一方面可以辟邪,一方面可以瘟疫。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崇祯到康熙的异常气候导致疖子流行,家家户户都挂着钟馗的像,希望借助钟馗的像赶走疫情。

3.中午喝水

端午节期间,“中午喝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地区的传统习俗。中午喝水就是在端午节当天11到13之间从井里打水。古人把午水视为吉祥水,此时的水最能辟邪。正午日重午,阳气加于太阳,故“午水”称为“极阳水”;又名龙目水、正阳水等。这一天中午阳光最强,中午驱邪效果最好,有驱邪、净化身体、排除障碍的功效。

4、粘贴正午符号

旧时广东一些地方有张贴“午时符号”的习俗。午饭后,大家都贴出了“午时符号”。操作员使用一张大约一英寸宽,将近一英尺长的黄色纸条。上面用朱砂写着“五月五日午时,官非口疾,蛇、虫、鼠、蚁消灭”的字样。挂菖蒲、凤尾、艾叶等。在大门上,绑上一串大蒜,涂上朱砂,以辟邪。也有人在门上贴上用黄纸写的小对联:“艾奇迎万福,普健除万恶。”

5.喝雄黄酒

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习俗是因为30年前新白蛇的传说。端午节时,白蛇娘娘不小心喝了徐贤配制的雄黄酒,直接原形毕露。那时候他知道雄黄酒是蛇的克星。

是的,端午期间天气炎热,容易滋生蚊蛇,对人的危害很大。雄黄是一种中草药,可用作解毒剂和杀虫剂。因此,在农历五月初,人们将雄黄磨成粉末,倒入白酒或黄酒中制成雄黄酒。将雄黄酒洒在门、窗、角落,或者直接洒在身上,可以驱除蛇、虫、鼠、蚁,保家人平安。

习俗因为传承而深入人心。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端午节的内涵,也表达了人们表达感情、团圆孝顺、强身健体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