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和茯苓有什么区别?
首先,根源不同:
前者是真菌,不是植物,所以没有根,而是寄生在松树根部的真菌物质。
后者是具有根、叶等植物特征的藤本植物,叶厚而光滑。根的形状像一个截面,你可以看到明显的截面,上面长着一些细小的须根。
第二,不同的形状:
前者为圆形或长方形,呈球形。它看起来像一个红薯,它的外表是黄褐色的。切开后可以看到里面的物质是白色的,类似豆腐的颜色。
土茯苓虽然看起来与前者略有相似,但其外部颜色为黄褐色,内部的物质切开后呈淡黄色。
第三,功效的不同
茯苓属于心脾肾经,味甘性平,有利于水渗功能,还能健脾安神,咀嚼时会粘牙。
土茯苓属肝胃经,味甘、苦,主要用于治疗梅毒、汞中毒引起的肢体挛缩、肌肉疼痛;湿热浊,下泄。土茯苓不仅清热解毒,还能除湿。《内经》也有说,湿气伤害人的皮肤、骨骼、肌肉。
扩展数据:
土茯苓,中药学名。它是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干燥根茎,为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多生长在山坡或森林中。只有干燥的根茎被选作药用部分。
往往在夏秋季节,将须根除去,洗净晒干入药;或鲜、切片、晒干入药。甜、淡、平。具有解毒祛湿、疏通关节的功效,主要用于梅毒、汞中毒引起的肢体挛缩、肌肉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疮。
茯苓,中药学名。它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7-9月份采挖,挖完后去掉泥沙,堆起来晒干,直到表面干透,然后出汗,反复几次,直到出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流失,再阴干,称为“茯苓”;或将鲜茯苓切成不同的部分,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土茯苓
百度百科-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