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膜的应用

陶瓷膜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铀同位素分离的核工业阶段,以无机微滤膜和超滤膜为主要成分的液体分离阶段,以膜催化反应为核心的全方位发展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法国乳品工业和饮料工业(葡萄酒、啤酒、苹果酒)成功应用后,陶瓷膜的分离技术和工业地位逐渐确立,其应用也扩展到食品工业、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石油化工、冶金工业等领域,成为苛刻条件下精密过滤分离的重要新技术。从65438到0998,网上公布的膜及膜设备生产企业和运营企业有452家,其中金属膜厂50家,陶瓷膜厂94家。

由于发展期较晚,成本较高,无机分离膜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1997年美国无机膜销售额为1亿美元,其中陶瓷膜约占80%,仅占膜市场的9%。另据估计,2004年世界陶瓷膜市场销售额超过约6543.8+0000亿美元,无机膜市场份额占654.38+02%。由于陶瓷膜在精密过滤分离中的成功应用,其市场销售额以每年30%的速度发展。

我国无机膜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各部委的支持下,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代表的陶瓷膜研究团队已经能够在实验室规模制备无机微滤膜和超滤膜,反应膜和微孔膜也在研发中。20世纪90年代,原国家科委(现科技部)组织了无机陶瓷膜产业化技术的科技攻关,推动了陶瓷微滤膜的产业化进程。国家“863”计划也列入了“无机分离催化膜”项目。截至20世纪初,我国已初步实现了多通道陶瓷滤膜的工业化生产,并在相关工业过程中得到成功应用。2002年第七届国际无机膜大会在中国召开,标志着中国无机膜的研究和产业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无机陶瓷膜产业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行业内企业从无到有,企业产值也从最初的百万元发展到数亿元。2010-2012年全国无机陶瓷膜成套安装总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据测算,2012年全年,我国无机陶瓷膜及成套设备市场总额约为5-6亿元,其中国内厂商市场份额约为70%,并在生物发酵、食品饮料、化工、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