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如何省钱省药

作为专业实验人员,如何维护实验仪器,节约药物,从而节约学校的实验经费。如何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都是工作中要时常思考的问题。因为化学药品和玻璃仪器是保证化学分组和演示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条件。化学药品和仪器都是消耗品。如果实验者在管理过程中没有一定的管理措施,就会消耗大量的药物和仪器。随着价格的上涨,一些仪器和药物的价格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在化学实验中贯彻节俭原则,用更少的实验经费和药物做更多的实验,为学校排忧解难,分组设置各种演示实验呢?在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可行的方法来贯彻节俭原则。第一,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化学品。化学药品在储存过程中,内外因素的质量变化导致浪费,应遵循药品的各种性质,科学保管化学药品,减少药品损失。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密封贮存法:适用于易挥发、升华、潮解、稀释、风化、水解、氧化还原、发霉的化学品。2.隔离贮存法:也就是说空气和水作用于药物,用油封或水封隔离。例如,钾和钠储存在煤油中,黄磷储存在水中。在氨、浓盐酸、浓硝酸等挥发性有机药物的液面上加一层薄薄的矿物油(不是植物油)。对于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易挥发、不溶于水的有机药物,在液面加一薄层水,可以防止挥发和空气污染。3.避光:对于遇光易分解的药物,使用避光性能好的棕色瓶子。不使用时,应存放在暗处或专门的避光药柜中。也可以用厚厚的黑纸包裹药瓶,如硝酸银、硝酸汞、苯胺、碘化钾、碘化药等。第二,合理采购化学药品和仪器。市场上的每一种化学物质都有几个纯度等级,不同的化学实验对化学物质的纯度等级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实验选择不同纯度等级的化学品,比如用作洒灯的燃料,乙烯生产用95%工业洒,化学纯无水洒等。在国家教委发布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目录》的配备标准中,大部分化学药品只要求化学纯试剂或工业纯试剂。所以一般没必要买分析纯以上的试剂。对于易变质、消耗少的化学品,要控制采购量,按需采购。第三,可以使用便宜实用的替代品。实践表明,有些化学物质可以用食用物质代替,如氯化钠、蔗糖、淀粉可以分别用盐、糖、食用淀粉代替,有些化学物质稍加注意就可以收集,如用废铝线和抗生素瓶上的铝盖收集铝,用废铜线收集铜。所以作为实验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就会发现一些化学实验中用到的药物和化学药品,这样就可以达到化学实验中节俭的目的。第四,控制学生使用化学药品的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在团体实验中使用的药物普遍过剩,浪费严重。主要原因有:一是对用药量的预估能力差。第二,认为多多益善。三是节俭意识淡薄。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以身作则,严格按照课本规定的剂量服药,不要随便增加药物剂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逐渐树立节俭意识。向学生解释药物不按规范使用不仅会造成浪费,而且往往会延长实验时间,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导致实验失败,还会影响实验考试成绩,使他们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必须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说明规定的剂量服用药物。如果没有规定剂量,应服用最小量。一般液体是1~2 ml,固体只需要盖住试管底部即可。并教学生如何估算药物的用量:一般1毫升相当于15~20滴。在一个15X150的试管里,一个手指高的液体相当于1毫升,或者老师给学生出示合适的剂量,学生才可以服用。对某些药物采用限量供应,将药物用量降到最低。五、注意实验后学生分组和教师演示药物回收。在初中生的实验中,原盐提纯的实验,如果按照实验书上的要求去做,会消耗大量的药物,花更多的上课时间。如果适当减少实验所需的量,既节约了药品又减少了上课等待(溶解、过滤)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回收提纯后的精盐。因此,实验后要注意化学药品的回收,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铜粉的回收,可重新烧成氧化铜,未反应完全的锌粒、铜片、铜线、铝片的回收,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中无水硫酸铜的回收。再比如制氧实验中二氧化锰的回收。总之,只要我们对化学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就能把实验后的残渣和废液变废为宝,减少开支,相信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只要我们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措施,就一定能以较少的化学药品和实验经费进行更多的化学实验。周,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化学实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