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的金蝉是怎么诞生的?
实名蝉是蝉的代表物种,其成虫也叫黑蝉,俗称蝉龟。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0 ~ 48毫米,翅展125毫米。全身黑色,有光泽,披有金属光泽。复眼是红棕色的。头前缘中央,脸颊上方有一个黄褐色的斑点。中胸背板宽大,中央有黄褐色“X”形隆起。前后翼是透明的。前翅前缘黄褐色,基部黑色,次前缘室黑色,前翅基部1/3黑色,翅基室黑色,有黄褐色斑点;后翅基部2/5黑色,叶脉浅黄深黑。脚是黄褐色的。雄性的第一和第二腹节有蜂鸣器,而雌性没有蜂鸣器和听觉器官。腹部皮瓣不发达,产卵器明显发达。鸡蛋呈椭圆形,略弯曲;长约2.5毫米,宽约0.5毫米;乳白色,有光泽。若虫黄褐色,有翅芽,能爬行,一岁的前腿明显在挖;最后一龄若虫体长35毫米,黄褐色,前足挖掘,翅芽发育良好。
经济资源的价值:
蚱蜢的食用价值。据科学分析,蚂蚱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63%。
除了食用价值,蚂蚱还有药用功能。当蝉的成熟若虫变为成虫时,蝉蜕下的壳称为蝉蜕,也称“蝉退”或“蝉皮”。其主要成分含有甲壳素和蛋白质,味甘、咸、寒,入肺、肝经。本品为辛凉解表的重要中药。蝗虫的鲜嫩若虫和成虫,尤其是若虫,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药用价值很高,是药膳的上品。
蝉的自然习性蝉一般3 ~ 5年完成一代,也有记载5 ~ 6年或12 ~ 13年完成一代。卵种群在当年或二年生幼枝上越冬,各龄若虫集中在土壤中的植物根部,即有大小不同的越冬虫、卵和若虫两种;越冬场所也分为地上和地下环境。
越冬卵于次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孵化高峰期,6月下旬孵化活动结束。大部分蛋在下午孵化,约占80%,晚上孵化的蛋较少,约占20%。卵期接近300天。越冬若虫的活动受地温和寄主植物汁液的影响最大。当温度高于10℃ ~ 15℃时,树的汁液开始流动,越冬若虫开始吸食。
越冬卵孵化的若虫(称为蝉蚁)潜入土壤,在寄主植物根部吮吸汁液,不太活跃。随着年龄的增长,建造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土室,并在其中生活。土室的外表面粗糙,内壁光滑湿润,一部分壁附着在植物的根部以供取食。秋天过后,气温下降,它就钻入深层土壤中过冬,春天过后,它就向上迁徙,向根部附近移动。一年中,5月份土壤中的若虫数量最多,此时大量越冬卵孵化入土中,最后一只若虫即将出土,蜕皮成成虫。
成熟若虫在土壤中完成若虫的整个生命过程后,于5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从土壤中脱出,爬行至灌木的枝条、杂草的茎等处。,并用前肢的爪和刺固定在树皮的枝叶上,蜕皮羽化成成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成虫出现高峰期,10月上旬为结束期。成虫羽化后20天左右交配产卵,6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产卵盛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产卵末期。成年的最后一个时期是11月初。即成虫的产卵期可从6月下旬持续到10月上旬。
成虫一般在夜间8 ~ 10点和清晨4 ~ 6点羽化,雌雄比例基本为1 ∶ 1。成虫常栖息在树干的枝干上,有夜间灭火的习惯。成虫在2 ~ 7毫米厚的二年生枝条上产卵,卵产于枝条木质部。巢紧密相连,多为单排或双排,呈直线排列,少数为曲线形或螺旋形。每巢产卵6-8粒,一个产卵支产卵12-479粒,一般20-200粒,平均146粒。每条枝上有6 ~ 146个卵孔。每只雌虫腹部携带500 ~ 1000多枚卵,最多1500枚,最少20枚,平均800枚。成虫寿命约为3个月,发生期通常为每年7-9月。成虫可以用翅膀飞翔,用刺穿的口器吸取树木幼枝的营养汁液为生。雌蝉交配后,产卵前将产卵器插入一年生或二年生嫩枝木质部,然后产卵。同时嫩枝脱水干枯,对树木造成伤害。
由于环境的破坏和树木的砍伐,蝉若虫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人为的滥捕,若虫(蝉龟)资源严重枯竭。需求方面,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需求在100吨以上,市场缺口相当大,市场价格越来越高。金蝉人工养殖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