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李东垣的“健脾消食”方子!解决耳鸣、听力下降、头晕、乏力。

清代名医李东垣的《脾胃学说》中有“脾胃虚寒,九不知”之说。

你什么意思?是脾,作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主升清阳。清阳之气来自头面部,九窍必益。反之,如果脾虚导致身体失去健康,使阳气不升,湿邪不改,则可能无知。所以,当我们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的时候,首先要想想是不是脾胃出了问题。

这时候我要告诉你一个方子,基本成分是白参、黄芪、黄荆子、葛根、川芎、炙甘草、赤芍、陈皮、柴胡、香附、石菖蒲,可以解决现状。

让我告诉你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病人,他的男性年龄不超过54岁。

有什么不好?是耳鸣。去了医院耳鼻喉科,确诊神经性耳鸣。我报告说我的耳朵嗡嗡响了五年。一旦加班,耳鸣就会加重,让他睡不着觉。

同时,自从耳鸣以来,我感到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有时头部容易出现严重的头晕。

切口诊断:脉弦,左脉缓弱,舌淡苔白。仔细询问后得知仍有畏寒、腹胀、嗳气症状。

是我上面写的药方。

结果如何?服药一周后,耳鸣次数减少,腹胀、食欲不振的感觉大大减轻。原方继续治疗半个月,终于耳鸣消失,症状全部缓解。

这有什么意义?让我告诉你一些事情。

其实这个患者的耳鸣是因为他脾气不好,细微的进不了耳鼻。

文章开头我说脾虚是九头,脾虚的话,头上这七个孔都不通畅。脾主气血生化,脾虚阳虚,气血不能滋养耳窍,耳鸣肯定会发生。

而且你可以看到这个人行动迟缓,身体虚弱,皮毛苍白,面色苍白,容易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劳累之后耳鸣加重,这显然涉及到一个脾虚的问题。

脾胃不能生化运化精谷,急需益气健脾,以清解郁气。

本方依据古代益气明智加减方,健脾益气,清利耳目。

处方中,人参、黄芪性温补脾胃,甘草性缓和脾胃。葛根和荆条能清耳目,提高人的视力,鼓舞胃气,升头目,中气充足,清阳上升,那么九窍就会畅通,耳鸣就会消失。

用柴胡和葛根的目的也是为了升阳。石菖蒲味苦温,芳香散结,具有养肝益心、开窍益九窍、清耳目的功效,使问题得以解决。

事实上,我们的耳穴一刻也离不开清阳之气的滋养。如果脾胃虚寒、精微,我们头顶上方的耳孔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出现耳鸣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是不是你的脾脏出了问题。

如果你也有耳鸣、耳聋、听力下降,请留言。关注中医俞建中教授,了解更多耳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