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痢疾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注释4参考文献附件:1治疗红白泻的穴位2治疗红白泻的方剂3治疗红白泻的中成药4古籍中的红白泻1拼音chì bái lì

2英文参考红白粪痢疾【湘雅医学词典】

3注意红白痢疾是病名[1]。指痢疾,黏蛋白胨,脓血,红白混[1]。在《黄帝内经》中称之为“注射红白”“释放红白”。《伤寒论·泄泻分期》:“赤白痢,然赤白痢,热乘血也。血渗肠,为红色,寒气入肠,津液停滞,为白色。冷热相交,所以红白相混。严重的时候看起来是脓血混合。轻者白脓上有红脉、薄血,状如肥脑。”也有伤气血分红白的人[1]。《医林绳墨痢疾》:“痢疾虽有红白之色,但无寒热之别。白人湿热,从大肠经而来;红人湿热伤血,来源于小肠;红白相混,气血俱伤,气血皆可治。”治疗要清热燥湿,消积导滞,理气活血[1]。常用白头翁汤、接骨芍药汤、香连丸、枳实导滞丸[1]。地锦草、马齿苋、简毅Xi都可以选择[1]。

痢疾是这种疾病的名称。参见《颜氏养生方》。《内经》视之为“泻”,伤寒论称之为“泻”、“益热”,肘后备急方称之为“泻”,诸病源论称之为“痢”,备急方称之为“滞”,后世常称之为“痢”[4]。痢疾的特点是腹痛,急性腹泻后出现严重腹泻,红白色脓血[5]。突然发病可伴有恶寒发热;慢性痢疾反复发作且持续存在[6]。多在夏秋季[7]。痢疾的治疗要区分虚实[4]。实证方法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食导滞[4]。虚证治疗以补中益气、温阳固涩为主[4]。邪实、正能量不足者,应扶正祛邪[4]。也可用于活血理气。前人说“活血会化脓自愈,理气会自除”[4]。

针灸治疗痢疾疗效显著,不仅能迅速控制症状,还能消除痢疾的病原体[6]。但中毒性痢疾,病情凶险,需要综合治疗措施[6]。

痢疾发病期间,应控制饮食或禁食,实施床边隔离。时刻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感染[6]。

本病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食物中毒和肠道吸收功能障碍[4]。

详情见痢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