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简介
2英文参考玉米须【湘雅医学词典】
3《中药大辞典》玉米须玉米须是中药的名称,来源于四川中医杂志[1]。
3.1玉米须的别名是棒子毛和玉麦徐[1]。
3.2来自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1]。
3.3性味甘平[1]。
3.4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止血降压[1]。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尿路结石、乳糜尿、糖尿病、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呕血、鼻出血、血崩、高血压[1]。
3.5玉米须的用法用量:15 ~ 30g [1]。
3.6用民间晒晒进行熏制治脑漏[1]。
玉米根和叶也有利尿通淋的作用[1]。
3.7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含有苦苷、皂苷、生物碱、树脂、挥发油(包括香芹酚)、维生素C、维生素K、肌醇、尿囊素[1]。
3.8玉米须的药理作用有弱利尿、利胆、加速凝血作用,还有降血糖、降压、抗肿瘤作用[1]。
4《全国中药材收藏》玉米须4.1拼音名称y ǐ m ǐ x ū
4.2玉米须别名:玉米须、玉米须、玉米须。
4.3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花头。当玉米在秋天收获时,它被收割、晒干或晒干。
4.4加工和干燥。
4.5性味甘、淡、平。
4.6归经属于膀胱经、肝胆经。
4.7功能:利尿、消肿、平肝利胆。可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鼻窦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排尿困难、湿热黄疸等。并能预防习惯性流产。
4.8用法与用量玉米须0.5 ~ 2两,水煎。
4.9备注(1)用于水肿、排尿困难,可与冬瓜皮、赤小豆同用。湿热黄疸,可与陈印、平地木同用。此外,近年来本品在临床应用上有所发展,常用于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胆结石、鼻炎、哮喘等。
4.10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5《中华本草》玉米须5.1来源于四川中药记载。
5.2拼音名称yǐ m ǐ x
5.3英文名玉米须
5.4玉米须别名玉麦须、玉米芯、棒子毛。
5.5来源:禾本科玉米的花柱和柱头。
拉丁动植物矿物名称:玉蜀黍。
收获与贮藏:玉米成熟时收获,摘花柱,晒干。
5.6玉米的原始形态,一种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粗壮,直立,14米高,通常不分枝,并且通常在基部节上有气生根。叶片宽,线状披针形,具波状边缘和强中脉。在秆的顶部通过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雄花序分枝呈三角形,每节有2个雄穗,1无柄,1短柄;每1雄穗含2朵小花,颖膜质,先端尖;引理和引理都是透明的;圆柱形雌花序从叶腋抽出,雌花序被许多鞘状苞片覆盖,雌小穗在粗壮的穗轴上密排成纵列,颖片宽,先端圆形或微凹,外稃膜透明。开花结果期为7月。
5.7栖息地分布生态环境:喜高温。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5.8栽培喜欢高温,需要较多的水分,适合疏松肥沃的土壤,所以全国各地都有农作物栽培。
5.9字符识别:本品常组装成松散的簇状,具有线状或须状样式。完整者长约30mm,直径约0.5mm,淡绿、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稍透明,柱头2裂,分叉,长3mm,质地柔软。柔软有光泽者优先。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乳白色,微臭。①薄壁细胞呈长方形,长34,465,438+0微米,宽65,438+04微米,壁稍厚。②导管主要为直径为765,438±00 μm的螺纹状和环状导管,常伴有直径为765,438±00 μm的淡黄色薄壁纤维..
5.10化学成分本品含脂肪油2.5%,挥发油0.12%,胶质样物质3.8%,树脂2.7%,苦苷1.15%,皂苷3.18%,生物碱0.05%。还含有隐黄素、维生素C、泛酸、肌醇、维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草酸、柠檬酸和酒石酸。此外,它还含有大量的硝酸钾(KNO3)和α-atocopheryl醌。
5.11玉米须的药理作用。利尿作用:玉米须对人和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离子排泄,但作用较弱。其水提取物(A)的甲醇不溶性部分透析后利尿作用最强,无论口服、皮下或静脉给药均有明显效果。利尿作用主要在肾外,对肾脏的作用很弱。
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麻醉犬静脉注射汤剂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但对慢性颈动脉桥犬无降压作用,每天服药,连续3周。在低浓度下,指甲可以扩张外周血管。
3.降血糖作用:玉米须发酵制剂对家兔有非常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4.利胆止血作用:玉米须制剂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其胆色素含量,故可作为慢性胆囊炎、胆管炎患者的利胆药物,无并发症。还能加速血液凝固的过程,增加血液中凝血酶原的含量,增加血小板的数量,因此可用作膀胱和尿路结石的止血剂和利尿剂。
5.12毒性毒性A毒性很小,对家兔的致死量约为250 mg/kg(静脉注射),有效利尿剂量约为1.5mg/kg,因此安全范围较广,在此剂量下对心脏、血压、呼吸、外周血管和肠肌影响不大。
5.13理化鉴别:取本品2g,加乙醇50ml,水浴加热min,过滤。滤液用于以下试验:(1)取1ml滤液,蒸干,向醋酐残渣ml中加入1滴硫酸,醋酐层呈绿色。(检查皂苷类、甾体类或三萜类)(2)将供试品溶液滴于硅胶GCMC薄层板上,滴加4%磷钼酸乙醇溶液,加热至110℃显蓝色。
(3)将试液滴于硅胶GCMC薄层板上,滴加1%香草醛硫酸溶液,溶液变红。(检查挥发油、类固醇)
5.14炮制:将原药除去杂质、衣壳(总苞)和灰分,晒干或烘干。
5.15味甜;光;男女平等
5.16经络肾;胃;肝脏;足少阳
5.17功能主要用于利尿消肿;清肝利胆。主要水肿;尿滴;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哺乳
5.18玉米须口服用法用量:煎服,1530g;高剂量6090g;或可燃性研磨粉末。外用:适量,烟雾吸入。
5.19注意煮熟去苞;不用于药物时不要服用。
5.20治黄疸方药《四川省医志》:治湿热黄疸;治伤吐血方子《四川中医志》:力竭吐血。
5.21各种博览会1。滇南草药:通便降气。治疗妇女乳结、乳阻、红肿疼痛、畏寒发热、头痛及身体嗜睡。
2.《岭南草药集录》:用猪肉汤治疗糖尿病。又治尿滴沙砾,疼痛难忍,频服汤剂。
3.《现代实用中药》:是利尿剂,对肾病、水肿病、糖尿病有效。也是胆囊炎、胆结石、肝炎黄疸的有效药物。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血压、利尿、消肿。治疗鼻出血和红色虚脱。
5.《河北药材》:治水肿型脚气。
6.《浙江民间草药》:开胃、平肝、祛风。
7.四川中医志:清热利湿。治黄疸、风热、皮疹、吐血、红斑。
5.22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