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七”有什么玄机?

在中医中,“七”字频繁出现并发挥作用。例子很多,非同一般。

在中草药中,以“七”结尾的名称有:三七、长春七、寸节气、豆野七、五块庄、青蒿、纪信、雷公、菜子、麦穗、高粱、人头、桃儿七、樊棋、通络、瓜枣、片头、麻鸭、南瓜。

在中药方剂中,带有“气”的名称有:七宝美珠丹、七厘散、七味地黄丸、七味羌活膏、七生汤、七珍丸、七脂饮、七子散、七生丸、七脂香附丸...

孙思邈的《千金方》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上千种中草药。其中,唯一以“七”结尾的药物是“三七”。后来以“气”结尾的中药材逐渐增多,达到数百种,成为一个小家——“七药”。

人们认为“七药”中的“七”是“奇诡”的演变。“七药”是指那些疗效奇特的药物,可以单用,也可以配伍。在方剂中,君药在治疗疾病中起主导作用。

追溯到古代,神农与“七”关系密切。神农尝百草,历经7749天,尝尽365种药,写出《神农本草经》,造福天下。

“七”,中医有什么玄机,蕴含着什么样的信息?“七”,再现中医原始状态和方剂组成。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将“三七”描述为“七药”中的“龙头”。“他说他的叶子是左三右四,故名三七,其实恐怕不是。或云本名山漆,谓能合金疮,如漆粘物,即近之。”

在这里,李时珍不仅讲解了“三七”的叶形,还讲述了“三七”的由来和药用功效。“七”也指处方中的药物种类。如七宝美珠丹由何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菟丝子、补骨脂七味药组成。

“七”突出传统文化和独特的中医理论。先贤认为“七是天地四时之始”;“七”是阴阳五行之和。《黄帝内经》认为,女性的身心节律、成长阶段、生命密码都与“气”密切相关。齐伯道:“妇人七岁。肾气充足,牙齿更长;二七而天来,脉过,脉太强,月在当下,故有子;三七,平均肾气,所以真牙生而长;四七、筋骨强健,毛发极长,体魄强健;五月七日,阳明脉衰,面开始焦,发开始落;六十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焦,发始白;七月七日,脉弱,脉太弱,天竭,隧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中医认为:

人有七情六欲:情绪、忧虑、悲伤和恐惧。人有七窍:鼻为肺窍,目为肝窍,唇为脾窍,舌为心窍,耳为肾窍。致病原因有七种:风、寒、暑、湿、郁。治法有七法:补泻、通散。伤害身心的方式有七种:饱腹伤脾;大怒伤肝;过度劳累的房子和久坐的湿地伤害肾脏;吃冷饮伤肺;愁与悲;风、雨、寒、热损伤;恐惧不会伤害意志。药物组方配伍有七忌:单向、互需、互需、互恐、互恶、互杀、对立。“七”显示了中药的神奇功效。李时珍称“三七”为“不兑换黄金”。清代《本草纲目》载:“人参首益气,三七首补血,味同,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以“七”命名的药物,都是中医瑰宝,有“三七”一样的神奇功效。此外,这种药还主要用于“五株七伤”,有奇效。

“七”,牢记齐波之功。“气”与“气”同音,“七药”源于《黄奇书》,一脉相承。中医以“七”命名,似乎是为了特别纪念中医始祖齐波,他奠定了中医的基础,铸造了中医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