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广藿香的药用方法?
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闷,吐泻,疟疾,痢疾,口臭。
(1)《别录》:治风水毒肿,祛邪气,治霍乱心痛。
②本草图解:是治疗脾胃呕吐最重要的药物。
③“珍珠胶囊”:补齐威,益胃气,食用,治吐霍乱。
4《本草汤》:温中益气。
肺虚寒,上焦发热,酒后口臭,煎服漱口。
⑤本草:祛寒湿,暑湿,郁热湿热。
治疗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损伤引起寒湿凝滞,山岚瘴气,寒热引起的疟疾。
⑥“本草更新”:解表祛邪,利尿祛风,清热止渴。
治疗呕吐、霍乱、疟疾、痢疾和疥疮。
梗:可治喉炎,祛痰止咳。【编辑此段】内服用法用量:煎服,1.5 ~ 3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
外用:煎服、漱口;或烧、磨、研、敷【编辑此段】医学禁忌症①《本草经》:阴虚火旺,胃热胃虚恶心,中火实热,热病发热,阳明胃病胀,法禁。
②“本冯静元”:其茎耗能耗气,用户应检讨。【编辑此段】1的临床应用。用藿香、苍术、槟榔1000克、厚朴600克、黄连300克、木香500克、地锦草3000克治疗夏季腹泻。加入80 ~ 100 L清水,浸泡1小时,煎至25ml,冷却后分别装瓶。成人每次100ml,开水冲服,一日两次,一日两次。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分次吞服,每次30 ~ 50ml,每日6 ~ 10次,或滴几滴生姜汁服用。孩子要减少。治疗128例,显效74例,有效46例,无效8例。一般在服药后1天内即可起效。【中医杂志1983;(8):40〕
2.治疗中焦湿热证,藿香、陈皮、茯苓各65438±05g,砂仁、厚朴、半夏、槟榔、黄芩各65438±00g,柴胡65438±02g,水煎,每日65438±0剂。治疗32例,全部治愈。平均服用9剂。【中原医学杂志1990;17(3):31〕
3.治疗夏季皮炎:藿香、青蒿各9克,黄柏9克,苦参9克,地骨皮9克。60例经1个疗程(7天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30例,显效9例,无效12例。【中医杂志,浙江1985;(6):374〕
4.治疗小儿腹泻广藿香、苍术各6克,麻黄15克,车前子9克,厚朴、陈皮4克,甘草粉3克,生姜3克,大枣5-7克。用水煎服。治疗112例,全部治愈。福建中医1984;(1): 13]藿香、紫苏各4克,苍术、厚朴各6克,砂仁3克,茯苓9克,车前子6克。用水煎服。治疗36例,治愈25例,好转8例,无效3例。疗效优于对照组。【河南中医1990;(4):37〕
5.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广藿香15 ~ 30g,水煎,每日1剂,早晚1次。若发病3-4天,炎症较重,可加入白茅根30克,用草药煎服。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结膜炎34例,其中治愈31例,无效3例。福建医学杂志1976;(1):28][编辑本段]处方是1。治霍乱吐泻:陈皮(美白)、藿香叶(去土)。一等份,每份五元,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分时间。(《101选方》回生散)
2.治疟:高良姜、藿香各一半。从上到下分四份,每份一碗水,煎至一盏,温服,尚未服用。(《纪冯普季芳》藿香正气散)
3.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吐酸水:香附,广藿香,甘草。为末,每次取两元,加少许盐,熬汤,以适之。(《太平盛辉方》)配伍作用:藿香与白术藿香、和胃化湿止呕配伍;白术健脾益气。二者合用,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乏力、呕吐、腹泻等症。
藿香、半夏藿香有燥湿健脾、缓和中焦、和胃止呕的作用;半夏有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二者合用,可祛脾胃寒湿,止呕止呕,用于治疗寒湿内阻所致的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藿香、飞机草味香温,散表除湿,健脾开胃,止呕;佩兰的香味辛而平,醒脾解暑。两者合用,对清热燥湿、消暑解暑、和胃健脾尤为有效。用于治疗暑伤,湿浊凝滞,胃不和引起的倦怠,恶心,呕吐,口粘等症。
藿香配伍砂仁藿香祛浊止呕;砂仁温中行气安胎。两药合用具有温中理气、止呕安胎的功效,用于治疗妊娠不良或气滞食欲不振的患者。
应忌用:“阴虚火旺,胃热胃虚恶心,中火实热,热病发热,恶心腹胀者忌用。”毒副作用:曾有服用含广藿香的中药制剂引起过敏性药疹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