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用什么方案治疗帕金森病?
首选药物的原则:对于发病早(无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可选择复方左旋多巴、非麦角DR激动剂、MAO-B抑制剂、金刚烷胺、恩他卡朋-多巴片;对于起病晚或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首选复方左旋多巴,疗效下降时可加用DR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尽量不用抗胆碱能药物。
治疗药物:所有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须遵医嘱增减剂量,避免突然停药或加药,并遵医嘱定期检查。
抗胆碱能药物:主要适用于震颤明显、年龄较小(60岁以下)的患者。主药是苯海索。
用法:1-2mg,一日三次。
注意: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
主要副作用:口干、视物模糊、便秘、排尿困难、影响认知,严重者出现幻觉和妄想。
金刚烷胺:主要适用于改善多动、强直、震颤等症状,对运动障碍患者可能有帮助。
用法:50-100mg,每日2-3次,每日最后一次应在下午4点前服用。
慎用:肾功能不全、癫痫、严重胃溃疡及肝病患者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主要副作用:躁动、意识模糊、远端网状斑疹、踝部水肿等。,都很少见。
复方左旋多巴:到目前为止,仍是治疗该病最基本、最有效的药物。常规释放剂为美多芭和西宁,控释剂为美多芭水动力平衡系统和西宁控释剂,水溶剂为可分散美多芭。左旋多巴甲酯和乙酯对震颤麻痹和运动迟缓有很好的疗效。水溶剂适用于晨僵、饭后“脱”状态和吞咽困难的患者;左旋多巴甲酯和乙酯适用于晚期有严重运动并发症的患者。
用法:初始剂量62.5-125mg,每日2-3次,逐渐调整剂量至疗效满意且无副作用。饭前1小时或饭后1.5小时服药为宜。
注意: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闭角型青光眼和精神病人禁用。
主要副作用:包括周围神经症状和中枢神经症状。前者为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律失常(偶有),后者有波动、运动障碍、精神症状等症状。
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适用于早发患者。目前推荐首选大部分非麦角DR激动剂,不再提倡使用麦角。非麦角包括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罗替戈汀和阿扑吗啡。
用法:药物种类繁多,用法用量不一,但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才能取得满意疗效,且无副作用。
主要副作用:与复方左旋多巴相似,区别在于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发生率低,而体位性低血压、踝部水肿和精神异常发生率高。
单胺氧化酶B (MAO-B)抑制剂:与复方左旋多巴合用,可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波动;单用对改善症状有轻微作用。
用法:代药厂,石花菜2.5~5mg,每日2次,分早、中两次服用,不宜在傍晚或傍晚服用,以免失眠,或与维生素E 2000IU合用;代表药物雷沙吉兰1mg,每日1次,早晨服用;口腔黏膜崩解剂的吸收、作用和安全性较好,剂量为1.25 ~ 2.5mg/天。
注意:胃溃疡患者慎用;禁止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合用。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恩他卡朋多巴片可改善疾病早期症状;疾病中晚期复方左旋多巴疗效下降时,可加用恩多卡朋或托卡明进一步改善症状。
用法:代表药物Endocapone 100-200mg/次,必须与复方左旋多巴一起服用,两者同时服用,单用无效;托吡酯100mg/次,一日三次,第一剂与复方左旋多巴一起服用,以后间隔6小时服用,可单独使用,每日最大剂量600mg。
主要副作用:腹泻、头痛、多汗、口干、转氨酶升高、腹痛、尿色黄等。托卡朋可能导致肝损伤,因此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尤其是前三个月。
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
PD中晚期的表现非常复杂,包括疾病本身的进展,药物的副作用,运动并发症等等。治疗不仅要继续努力改善运动症状,还要妥善处理运动并发症和非运动症状。
运动并发症的治疗
运动并发症包括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前者主要包括终末药物变质和转换现象,后者包括峰值药物运动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和肌张力障碍,可通过调整服药次数、药物种类、药物剂量和剂型,或联合用药来改善,手术治疗如脑深部刺激(DBS)也有帮助。
姿势平衡障碍的治疗
它是PD患者摔跤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调整药物剂量或添加药物偶尔有效。主动调整身体重心、大步走、迈步、听音乐、听命令或打拍子行走或做跨物体的动作可能会有帮助。必要时使用轮椅,并做好防护。
非运动症状的治疗
包括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
外科疗法
手术指征
早期药物治疗有效,但长期用药会明显降低疗效。当药末恶化或转换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症状波动严重或运动障碍的患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禁忌症
非原发性帕金森病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手术效果
手术可以明显改善运动症状,特别是对肢体震颤和肌强直,但对姿势、步态障碍等体轴症状无明显作用。手术不能治愈疾病,手术后需要继续用药,但剂量可以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