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抗生素有什么副作用?

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严重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使用无明确靶适应症的抗菌药物(如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和无明确适应症的预防性药物);为了遵循“最小有效剂量和最短必要疗程”的原则,如无菌操作后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不仅浪费大量抗生素,而且最容易诱发耐药致病菌株;在药品的选择上,不是按照有效便宜的原则选择基本药物,而是选择昂贵的新药和进口药。不优选对致病菌有效的窄谱抗菌药物,青睐各种广谱抗菌药物甚至多种抗菌药物。

人类的药学研究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在禁止滥用抗生素后,用什么来代替抗生素治疗疾病。人体内有很多正常菌群,正常菌群是人体不可或缺的。抗生素的作用是杀死细菌,不管是细菌还是对人体有用的益生菌。抗生素同时杀死致病菌和益生菌。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进而引发多种疾病,如肠道菌群失调、腹泻,以及人体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菌群失调的另一个不好的结果就是原本不致病的正常菌也变异成了致病菌。此外,抗生素的滥用也造成了细菌的耐药性,使得很多药物难以治疗疾病。另外,抗生素本身就有毒副作用,千万不要随便用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被禁止后,有什么可以代替抗生素治疗疾病?人工生产生态制剂益生菌逐渐得到科学界的认可。其实抗生素的原理是抗感染,生态制剂的益生菌主要是抗感染,因为它们有抗感染的作用,提高人体免疫力。

抗生素令人震惊的滥用

健康时报张贤怀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本杰明发明了青霉素。从此,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为人类健康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然而,由于近年来对抗生素的过度依赖和滥用,耐药菌株发展迅速,成为与多重耐药结核病和艾滋病病毒并列的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三大病原微生物之一。人们担心,由于人体对抗生素的持久性,人类会不会回到没有土霉素的时代?

1992在北京通县举办的一次国际医院感染培训班上,67名医护人员全部进行了鼻咽部微生物学检查。北京一家医院的护士长对所有测试的抗生素都有抗药性。人们担心如果她被感染了,医生会用什么药来治疗她。

1,耐药菌逐渐“刀枪不入”

21世纪,人类将受到三大病原微生物的威胁:耐多药结核病、艾滋病病毒和医院感染耐药菌株,其中耐药菌株的发展速度令人震惊。

据全军医院感染委员会副主任、304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张彦霞介绍,上世纪20年代,链球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真菌等耐药菌。喹诺酮类药物在中国才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到60%-70%。

大量耐药菌的出现,使得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治疗传染病的成本越来越高。比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以前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物敏感,现在几乎无懈可击。铜绿假单胞菌对阿莫西林、喜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达到100%,肺炎克雷伯菌对喜力欣、福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率达到51.85%-100%。然而,除万古霉素外,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药可治。

张主任表示,多重耐药菌导致的感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抗生素的滥用让人类付出了沉重代价。20世纪50年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首先在欧美感染,迅速席卷全球,5000万人感染,50多万人死亡。

人类与致病菌的战斗从未停止。从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一种新的抗生素出现后,出现了一批耐药菌株。医学工作者研发一种新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而第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需要两年,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目前临床上很多重症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无效。

许多专家担心:“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终结。”人们不得不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种对所有抗生素都有抗药性的细菌,人类会回到上个世纪没有青霉素的时代。

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但买抗生素却很难。抗生素是严格控制的处方药,医生乱开会受到处罚。患者必须有处方才能购买抗生素。在中国,人们可以随便在药店买到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

2.滥用抗生素该怪谁?

304医院呼吸科主任温忠光表示,虽然合理使用抗生素也会产生耐药菌,但至少可以延缓耐药菌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国际调查显示,医院约有30%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费用占药品总支出的15%-30%。2000年,国内某医院对该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80.2%使用抗生素,58%使用广谱抗生素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大大超过国际平均水平。

一个是医生。每个医生都有开抗生素的权利,并不是每个医生都懂得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的医生对使用抗生素的适应症把关不严,临床上不重视病原学检查,仅凭经验使用抗生素;有的不了解各种抗生素的药动学特点,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间隔都很不规范。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医生给患者开出许多不必要的高档抗生素,加速了耐药菌的产生。

第二是患者的原因。文主任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去了一家专家诊所,接待了一位患普通感冒的病人。给她检查后,文主任开了20元的药。病人很不高兴,要求开抗生素。文主任说,感冒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根本不需要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可以杀死病菌,但不能杀死病毒。我国很多人缺乏医学知识,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知之甚少。患者在门诊经常点名要抗生素,越贵越好,越高档越好。这也是抗生素滥用的原因之一。

第三是社会原因。在国外,抗生素是不允许做广告的。在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大众媒体上大量播放抗生素广告,夸大其治疗效果,极大地误导了消费者,助长了抗生素的滥用。今年年初,国家医药产品管理局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处方药广告审查管理的通知》,取缔铺天盖地的抗生素广告,真正利国利民。

第四是食物的原因。有些地方的鸡鸭等饲料中掺杂了抗生素。为了减少鱼病的发生,一些养鱼户在建鱼塘时,在池底撒上喹诺酮类药物。一方面,畜禽体内残留的抗生素会转移到人体内,另一方面,畜禽产生的耐药菌也会传播到人体内。

文主任表示,抗生素滥用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从上到下都应该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他要求加强宣传和管理,普及医学科学知识,使人们树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科学观念。

一个女生感冒了,喉咙发炎了。当地医院用抗生素治疗她。她的体温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上升到了40摄氏度,全身都是皮疹。她被紧急送往304医院抢救。医生诊断是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只输了部分葡萄糖,病情很快好转。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医院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引起肺毛霉菌病。送到304医院后,医生停用了广谱抗生素,有针对性地使用了抗真菌药物,很快康复。

3.过多接触抗生素

几乎所有人都接触过抗生素,但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之一: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为了防止感染,医生给一个病人开了一剂抗生素,导致了腹泻。医生又用抗生素止住了腹泻,结果腹泻越来越厉害,生命垂危。专家会诊认为“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是滥用抗生素所致。专家认为。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不能“防患于未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相当于给细菌打疫苗,诱导其产生耐药性。

误区二:抗生素可以外用。许多外科医生经常将抗生素制成液体来清洗伤口,有些人在手术后将抗生素粉末撒入伤口...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教科书明确规定了抗生素的使用,所有生物合成类抗生素、氧氟沙星类抗生素和用于治疗严重感染的抗生素都不允许外用。利福平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利福平在国外的使用是严格控制的,严禁外用。而且中国很多医生用利福平给病人一些眼睛。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我国结核病的耐药率高达46%,不能说与迪维坦的滥用无关。

误区三: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好。专家认为,抗感染治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许多病人渴望成功。使用一天后,感觉症状没有明显改善,于是要求医生使用其他抗生素或增加其他抗生素的使用,逐渐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不广谱可以缩小;可以用低级不用高级;如果用一个就能解决问题,就不需要两个;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与抗生素合用。

误区4:新抗生素比旧的好。很多人喜欢跟着广告一起用药,以为抗生素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越先进越好。经常看到病人到医院后打电话要广告上的药。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己的特点,优缺点也不一样。一般需要坚持因病个体化给药,个人选择。比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对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有很好的疗效。但是,非常昂贵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这些疾病没有效果。

误区五:抗生素是消炎药。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抗生素可以治愈所有炎症。其实抗生素只适用于细菌引起的炎症,不适用于病毒引起的炎症。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会抑制和杀死人体内的有益菌群,造成菌群失调,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皮炎、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适合抗生素治疗。

致病菌可以无穷无尽。即使一个细菌库中的细菌全部被杀死,也会立即被其他细菌所定植。医院感染就是这样。患者住院时,敏感菌株在住院后被杀死,由医院医护人员或其他患者的耐药菌株替代。

4、跳出怪圈,不要纠结,换个思路抗感染

近年来,发达国家已经把预防感染放在提高患者免疫力上。因为大部分院内感染都是内源性的,与患者的免疫力密切相关。在我国,中医讲究“祛邪扶正”,二者不可偏废。抗生素主要起到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但只能通过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发挥作用。所以还应该有其他措施来增强身体抵抗力,采取两种措施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长期以来,我们陷入了“感染-使用抗生素-培养耐药菌株-造成新的感染-再次使用抗生素”的恶性循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熊德新教授提出了“利用微生态疗法防治疾病”的观点。与抗生素的区别在于,抗生素是通过抑制和杀死病原微生物来治病的。而微生态疗法是通过支持生理微生物,调整和改善人体微生态系统内环境,促进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和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有人预言,20世纪将是抗生素的辉煌时期,21世纪将是微生态疗法的黄金时代。

专家谈论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其实我们都很熟悉抗生素。严格来说,抗生素是在非常低的浓度下就能抑制和杀死所有生物的药物。比如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在日常生活和医疗中,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病毒和微生物的药物。

抗生素种类繁多,可分为十余类。临床常用的品种应该有100多个,比如我们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和红霉素也有很多种。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特点,用于不同的疾病、人、细菌等。,所以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病,适当选择。

抗生素不同于抗菌药和消炎药。

抗生素应用广泛,品种繁多,在普通人群中的普及率很高,造成了其名称的混乱状态。长期以来,不仅普通大众,就连一些专业人士也不是很确定严格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

普通人通常所说的消炎药很可能就是抗生素,但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消炎药和抗生素应该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药物。我们使用的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起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杀死微生物,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

抗菌药物和抗生素的区别

他们是大规模和小规模的关系。抗生素针对的是一切可以治愈和杀死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肿瘤细胞等。抗菌药主要是杀死细菌。因为除了细菌之外还有很多微生物可以引起人体感染,比如去年的非典疫情,就是一种病毒感染,需要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和抗菌药都可以算作抗生素的范畴。抗生素是广义的,而抗菌药物是特异性的。

中国抗生素使用现状:非常不合理

抗生素的利用率很高。在临床上,几乎每个科室、每个专业医生都在使用抗生素。除了医院,抗生素也是家家都有。但是抗生素的应用肯定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在欧美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约占全部药物的10%。国内最低的医院占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50%。抗生素滥用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原因如下:

1.由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的研究能力和原创能力不强,药品以仿制为主,很多药企都在生产抗生素;

2.生产同一种抗生素的药品生产企业有上百家,市场销售可能存在恶性竞争,导致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3.医学发展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专业问题。抗生素是常用药物,专业性没有本专业强,所以会有误用或滥用;

4.患者习惯性服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比如你感冒了,按照医学的观点,很多感冒都是病毒感染。严格来说,没有特效药,只是对症治疗,不需要抗生素。不过,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感冒后,他们习惯性地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加一些抗生素使用。其实这个时候抗生素是没用的,浪费的,滥用的。

5.在我国的药品法规方面,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很早就分了。抗生素应该属于处方药,但是在药品销售过程中,有人买药需要出示处方吗?除了中药,西药可以挂名购买,甚至医药超市让他们自己选药,这无疑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

6.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广泛使用。我们经常听到有报道说,中国出口的食品中检测出了一些抗生素残留,拒绝出关。据我所知,畜牧业使用的抗生素量远远超过人类消耗量的总和。环境中有很多抗生素,环境中的细菌已经接受了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人体更难得到耐药菌的感染治疗。

所以抗生素的使用不仅仅是我国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抗生素不规范使用的两个方面

引起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比新药的研发要快得多。从长远来看,我们可能会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的状态,如果不使用抗生素,人类将再次面临许多传染病的威胁。例如,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很多年前,人们认为它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现在耐药结核杆菌如此之多,治疗起来非常困难。这可能导致死亡率上升,治疗耐药结核病花费的社会资源是治疗一个非耐药结核病的十倍以上,造成非常沉重的社会负担;

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进入人体后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而且用的越多,引起不良反应的几率就越高。根据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记录,我国有三分之一的药品不良反应是由抗生素引起的,这与抗生素的使用比例是一致的。抗生素种类繁多,引起的不良反应或严重不良反应涉及机体各个系统,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份关于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通知,呼吁人们不要自行购买抗菌药物,而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这是对人民负责的举动,大家都应该积极参与。不仅专业医务人员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普通人和患者也要有合理使用的意识,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自己盲目购买抗生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

专家解答抗生素常见问题。

问:抗生素的危害有哪些?

肖永红教授回答:一方面,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种药物,广泛使用后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这是大家都有的。比如使用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后耳聋的孩子,将来会变成聋儿,成人使用可能会出现肾脏问题。红霉素中还有四环素,大量使用会造成肝损伤,儿童使用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每种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涉及到人体的每一个器官和系统,但每种药物的侧重点不同。另一方面,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其他药物不存在这个问题。使用抗生素后,微生物会对其产生耐药性。微生物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就像我们人体一样,如果外界的东西入侵,它会自卫,自卫,反击,最后的结果就是抗药性。这是细菌保护自己的一种措施。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环境中的这些病原微生物都是有耐药性的,所以很难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人类。

公认抗生素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的发现为人类寿命的延长贡献了至少10年,这是了不起的。抗生素实际用于临床是在1941年。青霉素最早被发现,当时被称为“魔蛋”。那时候是很有效的药物,用量很小,但是现在即使是上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不是很有效,这就是它的耐药性。抗生素发展了60年左右,前30年比较好。在过去的30年里,人类面临着不断的挑战。所谓的挑战,来自于自身,来自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后果。一些悲观的学者认为,如果不再控制抗生素的滥用,人类可能会在21世纪失去抗生素这一有益的治疗武器,回到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即所谓的“后抗生素时代”。我们都知道“后XX时代”更好。比如“后工业时代”就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后抗生素时代是倒退的,我们可能会回到无药可用的状态,大量的传染病会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虽然这是一个悲观的想法,但悲观是有道理的。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新药的研发速度,这是一个真实的现象。比如临床常用的氧氟沙星药物,最早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没多久细菌就产生了耐药性。

问:什么是耐药性?

肖永红教授回答:人、细菌、病毒、真菌都是生物。虽然人类的构成很复杂,细菌病毒很简单,但作为生物,当生命受到威胁时,必须进行反击和抵抗。例如,当人们遇到危险时,他们会采取一些措施,如逃跑、还击、自卫等。细菌、病毒或真菌也是如此。它的耐药性和我们差不多。抗生素没有了,它可以产生一些水解酶来水解抗生素,也可以通过隔离来阻止抗生素进入它的细胞。可以说细菌能想到抵御外来入侵的方法。细菌虽小,却是非常聪明的小精灵。摧毁它们并不那么简单。

问:如何安全使用抗生素,尽可能避免产生耐药性?

肖永红教授:很简单,就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不要盲目使用。生病后,一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买一些对症的药物。例如,如果你认为你感冒了,你可以买一些感冒药而不是抗生素。如果你真的认为是细菌感染,应该咨询医生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问:每次宝宝感冒,我都是一次给他用20多天的头孢。可以吗?

肖永红教授回答:十几二十天肯定不够。作为一个宝宝,他的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不能贸然使用抗生素。如果宝宝有点咳嗽或者喉咙痛,低烧,还是对症治疗。如果婴儿出现扁桃体化脓等细菌感染症状,则使用抗生素。头孢也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尤其是对宝宝来说,不需要太长时间。十天二十天肯定是不合理的。一般五天左右比较合适。孩子吸毒时间太长不好。

问:很多人认为抗生素越贵越好。当你生病时,你必须一步到位地使用它们。这是正确的吗?

肖永红教授回答: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概念。事实上,我们根据引起疾病感染的病原体来选择药物是正确的。什么叫一步到位?如果有人得了肺炎,这个时候选什么药?每个人群中导致肺炎的病原体是不同的。这个人可能对青霉素很敏感,青霉素效果最好。所以越贵越好。针对病原体,也就是针对被感染的细菌,才是真正的一步到位。

问:一岁以下的婴儿可以使用哪些抗生素?

肖永红教授回答:一岁以下婴儿可以使用的药物有很多,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但是有一些药物是需要避免的,比如氨基糖苷类和氧氟沙星,四环素和氯霉素。

问:目前市场上哪些抗生素副作用最大?

肖永红教授回答:抗生素副作用最大的部分不适合儿童。比如氨基糖苷类,包括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第二类还包括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副作用大。

儿童过度使用抗生素会损害生长。

来源:中国日报时间:2004-12-20

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成为生化恐怖的受害者,美国的父母已经要求医生为他们的孩子种植炭疽和天花疫苗,而其他人则要求一些抗生素。但医生不赞成这种做法,因为这些药物会产生副作用,抑制骨骼和其他器官的正常生长。

《今日美国》(USA-Today)援引美国儿科学会主席史蒂夫·伯曼(Steve Berman)的话说:“我们可以理解父母的担忧,但这是不必要的。"

和很多同事一样,伯曼医生每天花很多时间安慰焦虑的父母,但他们不会随便开抗生素,也不会提供疫苗。

伯曼说,只有生命受到威胁的儿童才需要服用抗生素来治疗炭疽热。动物实验表明,这些抗生素可以抑制骨骼和其他器官的生长。

如果没有迹象表明儿童接触了炭疽,就不应该给他们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抗生素是错误的预防措施,只能降低孩子对病菌或病毒的抵抗力,使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

加州儿科医生罗兰·斯特恩说:“许多父母变得神经质,他们失去了判断力。”她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关于抗生素和疫苗的请求。典型的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发来的邮件中提到,“请给我的三个孩子服用60天剂量的抗生素。”要知道,这些毒品价值1800!

还有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医院打天花疫苗。当护士告诉她没有必要这样做时,她喊道:“来吧!你知道这是必要的!”

纽约曼哈顿一家医院的儿科医生表示,每确诊一例炭疽病例,就会有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赶到医院。但这些家长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不需要注射疫苗,也不需要服用抗生素。不过医生还是给了家长一些建议:乐观一点,放松一点,给孩子租一些喜剧录像带,让他们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