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流产的调理方法

中医历史悠久,通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要在孕前就开始治疗,为以后怀孕打好基础,预防胚胎流产、流产、短胎萎蔫、漏胎等疾病的发生。

对于妊娠早期伴流产,中医比西医有明显优势。中医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如固本生肾,补后天脾,调补气血,使气血兴旺,肾气充实,以利于孕后胎儿。有胚胎流产史的患者,应在最后一次流产后半年至一年内避孕,并使用中药使身体逐渐恢复。如果过去没有做过相关检查,可以在此期间做相关检查,并注意了解卵巢功能的决心,并根据中医辨证用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补肾阴或补肾阳治疗。并根据用药周期,在排卵前,适当加入能行气活血,有助排卵的郁金、丹参,以及淫羊藿、山药。而鹿茸膏可以在排卵后期用来维持黄体功能。中医认为,安胎系统主要是以冲任两经脉的固位为基础,冲任是血海,是子宫的主脉,冲任的精气在于肾。因此,保持肾脏的活力,保证气血充足,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防止流产的要素。但是,肾气的滋补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有过胚胎流产的,除了有明显的染色体异常,而且都患有地中海贫血或者女方子宫畸形的,都应该治疗一段时间再怀孕,保证顺利怀孕。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络脉系于肾。肾气充足,天气充足,任冲充足,月经才能按时来。肾气盛胎有所为,气盛胎有所托,血盛胎有所托,胎安。如果素食体质禀赋不足,肾气不足,冲任不固,就容易出现胎动不安。而且现代女性往往因为事业而晚婚晚育,而《苏文论古代天真》指出,五月七日阴阳脉衰,面开始发烫,头发开始脱落。30岁以后生孩子很容易。而且如果孕前有流产史,且有反复妊娠流产的情况,会消耗精血,损伤肾气,也容易引起胎儿焦虑。导致胚胎流产的内在病机不外乎肾脾、气血、冲任的亏损,而最主要的原因是肾气亏损。

临床上将胚胎流产的辨证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虚三个通道。若绝经后出现腰酸腹痛,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口淡、面色苍白、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滑,则认定为肾阳虚。选用菟丝子、续断、桑寄生、阿胶、党参、白术、杜仲、熟地、白芍、苏梗、甘草,补先天之肾,强后天之脾。若患者口干、大便干燥、面唇红、舌红苔薄黄、脉微滑,则认定为肾阴虚,选用菟丝子、续断、桑寄生、阿胶、墨旱莲、女贞子、黄芩、竹茹、太子参、芍药、甘草滋补肝肾。若患者口干不明显,大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滑,则辨为肾虚,用菟丝子、续断曲霉菌、桑寄生、阿胶、旱莲草、党参、白术、生地、白芍、甘草等阴阳双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