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授粉后如何管理

玉米栽培九项技术1。玉米抗旱播种技术(1)常用于干旱地区或干旱年份(2)提高含水量(3)深沟浅覆土播种(4)深沟播种(5)开沟待雨(6)发芽坐水等抗旱播种方法(2)夏玉米留茬免耕播种(6544)载苗(5)加强田间管理3。夏玉米高产栽培施肥要点:玉米一生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最需要,要通过施肥来补充。高产栽培中,基肥施70%,追肥施30%,磷肥全部施在上季作物底部。根据施氮原理,秸秆肥占总追肥的60-70%,追肥30-70%。追肥提倡在树间或行间深埋,施完后浇水。4.夏玉米高产栽培灌溉要点玉米生长期一般以灌溉4-5次为好。(1)播种前应增加土壤水分40 m3/亩;(2)拔节和孕穗期用水应增加35-40立方米/亩;(3)雄花需抽水50m 3/亩;(4)灌浆水应在吐丝后保持10天左右,以保持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5.玉米低产地区增产关键技术(1)增肥培肥地力(2)增密提高群体产量(3)适时播种(6)地膜玉米栽培要点(1)选择无霜期在130天以下的地区(2)选择肥力中等、产量高的地块(3)基肥充足(4)。在用超薄薄膜(5)覆盖薄膜之前,在地面喷洒化学除草剂;(6)当地温低于膜下5厘米稳定在8度以上时,按苗密度条播;(7)选择生育期长、抗逆性强的品种(搞好田间管理);(7)以玉米健壮素为辅助技术提高玉米产量(1),拔节前每亩40公斤水加入30毫升健壮素;在植株上部均匀喷施叶标,可防止玉米倒伏,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结实率,并使生育期提前。(2)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爱农等叶面肥。(6)人工授粉。(4)人工去雄。8.锌肥在玉米“白叶病”中的施用技术缺锌初期出现生长迟缓、秃穗、严重减产。施锌一般亩产玉米30公斤。方法①基础施用,每亩用硫酸锌2 kg拌细土,15 kg喷施,翻耕入土。(2)拌种:每公斤种子用硫酸锌4-6克配制成溶液拌种,待种子在阴凉处赶不上时播种。③苗期和拔节期分别喷施0.1-0.3%的甲酸锌溶液。9.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①春播玉米提前在4月播种,使秃苗期避开第一代灰飞虱,成为盛期。②抗病技术的选择③除病前期喷施绿丰95、病毒A、病毒素外,玉米王叶前用乐果、1605防治。(中国种植技术网整理)如何因地制宜栽培春玉米,在平原丘陵地区选用叶丹13、西玉3号等良种,与华玉4号、钟丹32、澄海1、远征808等品种搭配;选择生育期短的叶丹22和叶丹51进行棉田套种。郊区以鲜食为主,可种植中诺1等糯玉米。施用底肥和巧施追肥的科学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亩产500公斤以上,需施用农家肥2500公斤左右,碳酸氢铵3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钾肥8公斤,底肥硫酸锌1公斤。追肥靠苗巧施,苗肥要早施,每亩施尿素4 ~ 5公斤,重施小苗弱苗,促进均衡生长;待10 ~ 11叶片展开时,再施穗肥,每亩施碳酸氢铵40公斤,并打孔施肥;抽雄期追肥,每亩喷施尿素3 ~ 4公斤。规范种植,合理种植玉米。种植系统包括网栽和间作。网玉米箱宽度120 cm,箱中间种植两行玉米,行距40 cm,株距25 cm,每亩4400株;小麦油菜间作,框宽170cm,在预留行中间钻(种)两行玉米,行距40cm,株距20-23cm,每亩3500株;与棉花间作,在厢侧种植一行,每亩种植约1200株。3月中旬播种,4月上旬移栽;3月下旬地膜播种;在科学种田水平高的地区,应推广营养钵育苗,在3叶期移栽大田,然后覆盖地膜。科学管理,培育壮苗,一是补种缺苗,提前培育好准备好的苗,发现缺苗尽快移栽。二是防治病虫害。毒饵用于控制幼苗期的地老虎和害虫。如在喇叭口期,将呋喃丹与细土混合制成毒土颗粒,施于玉米心叶,每株施用3-4粒,防治玉米螟。后期应用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剥离基叶;三是培土,拔节期结合追肥培土10 cm,促进气生根生长。第四,清沟排涝。水田玉米要做好清沟排涝工作,防止渍水。五是辅助授粉。棉田间作玉米种植密度低,株间授粉率低。人工授粉应在抽雄和吐丝期进行,以提高结实率,赢得高产和丰收。夏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在选择优势作物时应树立“以种为本”的理念。一般选择优良品种可增产15%~20%以上。选用的品种必须是省级以上审定品种,适合当地种植,同时要注意选择优质种子。也就是说,一个要有合适的品种,一个要有好的种子质量。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华丰986,国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农大108,国考连续四年(198 ~ 2001年)区试排名第一的浚单18,国考被誉为“连续六年夏玉米之王”的郑丹99。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吸取前几年晚熟的教训,夏玉米必须尽早播种。晚播,如秋季阴雨天气、低温、光照差,不仅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还会影响下一茬作物的正常播种。要抢收抢种,早整地、早清茬、早浇水、早播种,充分利用夏季优良的光、热、水、气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量和效益优势。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抓茬免耕直播玉米。近年来合理密植新品种变化较大,其特点可分为两种,合理密植应因种而异。农大108、华丰986等大穗型品种,每亩留苗3200 ~ 3700株较为合理。耐密紧凑型品种,如单君18、郑丹958等,每亩宜苗4200~4700株。一般每亩播种量2~4斤。播种深度为3 ~ 5厘米。均匀行距60 ~ 70cm,宽窄行宽行距80 ~ 100cm,窄行距30 ~ 50cm。平衡施肥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在全面推广小麦留茬和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多施农家肥,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机械化深施。禁止烧麦茬,杜绝掠夺性生产。基肥或苗肥,配方一:每亩复合肥15 ~ 20kg,配方二:尿素4 ~ 6kg,二铵4 ~ 6kg,氯酸钾8 ~ 10kg。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15 ~ 20公斤。玉米节水灌溉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玉米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应该提倡节水灌溉,尤其是在干旱天气。要大力推广畦灌、管灌、渗灌、喷灌、地膜覆盖等有效节水措施,确保玉米全生育期关键用水。因地制宜,选择灌溉播种期保苗水、拔节期保收水、抽穗期保粒水、灌浆期高产水。特别是抽穗开花和籽粒灌浆期间不能缺水。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预测,今年玉米黑穗病、丝黑穗病和粘虫、玉米螟、红蜘蛛等“两病三虫”可能发生程度较轻或流行较重,需特别注意加强防控。最好的防治方法是采用抗虫品种,选择包衣种子,及时处理。在3 ~ 5叶期,用克无踪对玉农乐的茎叶进行处理或进行化学除草。苗期每亩用50 ~ 75g氧乐果防治粘虫。心叶末用30%辛硫磷颗粒剂250克和细砂2公斤防治玉米螟。防治红蜘蛛和蚜虫可喷洒乐果乳油1500倍液。秋玉米栽培技术秋玉米是指在早稻田或旱地“小麦-春玉米-红刨花”三熟制的基础上,再种植一季玉米。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秋季的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其技术要点:1选择早熟品种。秋玉米生长的气候条件特殊:前期高温,后期低温多雨。因此,应选择苗期耐高温、灌浆快、抗性好的高产早熟品种。我省种植的秋玉米品种有史丹3号和黄芪单交种。2选择排灌方便、肥力高的地块。秋玉米前期常遇夏旱,后期常遇秋雨,种植早稻或春玉米茬,需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的地块。如稻垄、一两处等。适时插秧和适宜的种植密度。秋玉米要保证不影响前茬作物,同时其花粉扩散期要在秋雨来临之前。我省早稻和春玉米一般在7月上半月收获,秋玉米播期安排在收获前10 ~ 12天,用肥球育秧,2 ~ 3片叶移栽。主要是有机肥。一般每667㎡种植3000 ~ 4000株,两行两株,行距80 ~ 90cm,穴距40 ~ 50cm。将每个巢中的两种植物分开,交错的巢中种植以减少遮荫。加强田间管理4.1科学施肥。秋玉米气温高,生长快,要“压底早追”。每667㎡(下同)施磷肥30kg,干净粪水1500kg作基肥;第四叶期(返青后),施纯氮3.5 ~ 4.0公斤,用1.500公斤左右的粪水育苗,根据旱情灌溉;6-7叶期施纯氮4.0 ~ 4.5公斤,用1.500公斤左右的清粪水壮秆,配合中耕除草;大喇叭口期施纯氮6.0 ~ 6.5公斤,同时培土放盒。4.2及时防治虫害。秋玉米正值湿热季节,虫害严重。在四叶期、六叶期和大喇叭口期,喷洒800 ~ 1000次地万、菊麻EC等农药,防治玉米螟、蝗虫等害虫。4.3人工授粉。秋季玉米气温不稳定,雌雄常不协调,秋雨多,自然授粉不理想,应加强人工授粉。减少秃尖,获得高产。大部分植物的花丝吐出后,收集混合花粉,进行两次人工授粉。提高结实率。同时不规则地摘掉散落的雄花,增强了光照和通透性,减少了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