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酸性体质易得癌症,专家有辟谣?

网络传言专家已否定

“如果你能平衡身体酸碱度(PH值),让你的身体转变成弱碱性,不管你得的是什么癌症都会转变和被治好。”

“癌症不能在弱碱性的人体中形成;癌症只能在酸性身体中形成。”

“人应该多吃碱性食物,让身体变碱性。”

把人的体质分为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两种。提倡人多吃碱性食物,把身体改造成碱性体质。这种说法由来已久。最近罗京得淋巴癌死亡,又被借题发挥,说得癌症也是因为身体变酸了。这种说法有科学性吗?

这个说法又源自哪里呢?查找源头,酸碱体质分类的说法应该源自素食者理论:大多数素菜被人体分解后,形成碱性物质,而肉蛋类蛋白质分解后人体产生酸性物质。所以多吃碱性食物,让身体呈现碱性更健康。

关于“食物改变身体酸碱性” 食物酸碱改变不了身体酸碱

仅因食物而导致体液的酸碱改变几乎不可能。”他认为,从营养学的观点,所谓人体酸碱是个带学术性的笑话。

营养学把食物分为酸性、碱性、中性三种,但食物的酸碱性不能改变身体的酸碱性。如果这个PH值指的是血液的PH值,正常人血液PH值在7.35~7.45之间,人体本身有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举了个例子,比如碱性食物蔬果中的钾、钙含量较高,但人体不是食物给多少它就照单全吸。吸收不了其实会通过尿液、大便排出来。这种精确的身体运作正是防止某一种成分过多而导致身体的改变造成疾病。

广东省中医药肿瘤科主任张海波也赞成营养师卞华伟的观点。他补充说,无论吃酸性食物或是碱性食物,人单单吃某一类食物,偶然出现过量状况,人体能自动调节修复。但如果长期在如此,人体来不及修复就会形成疾病。而一旦形成了疾病,人血液的PH值确实会有变化。

但不能反着推,认为“体质变酸才有疾病”临床上也没有实验数据证明这一点。

关于PH值怎么测? 指的是血液

上文分析的是身体血液的PH值,那么,这个所谓的身体酸碱的PH值,是不是指其他体液呢?

张海波指出,酸碱性指的是血液。细胞内外水分无法测量,医学上不会以这个作为判断疾病的指数。

而排出身体的体液(如尿液)确实存在酸碱性的问题。“尿液酸碱”跟“体液酸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吃小苏打片可以碱化尿液。吃多了海鲜,使有些人的尿酸过高。这恰恰说明了人体吸收不了的营养素通过废液——尿液排出体外。

关于“酸体质易得癌” 过酸过碱都会得病

针对“多吃碱性食物不得癌”的观点,张海波说,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科学,不能代表所有病患的情况。碱性食物多为蔬菜、水果。按此观点,如果长期吃素就不会得癌症呢?显然并不是这样。

张海波介绍,肿瘤科流行着一个说法:穷人得胃癌,富人得肠癌。就是说过去的穷苦人家长期吃粗纤维食物(蔬菜纤维高)导致胃部磨损而得疾病;富人长期大鱼大肉,肠道受不住,恶化下去得肠癌。这只是个简单的比方,实际癌症的病因多种多样,不是吃什么能决定得病或不得病的。

因此,酸性食物也好,碱性食物也好,提倡单吃某一种都不正确,都容易得疾病,包括癌症。张海波分析,只能说这个观点在现行社会有一定意义,因为大家普遍高脂肪食物吃得多,忽略了吃蔬菜水果。

但是对于饮食的原则,张海波和卞华伟都建议大家遵循医健馆提过多次的“膳食平衡金字塔”,坚持少肉蛋类、乳品,多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得荤素搭配、酸碱平衡、饮食均衡。完全吃碱性食物(蔬果)及完全吃酸性食物(肉蛋),长期下去身体的自行调节系统来不及帮你修复,必然会导致各类疾病。

总结 饮食均衡才抗病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食物的酸碱不影响人体血液酸碱。人的身体血液有一个正常范围的PH值,过酸、过碱都不好,表示本人已经患有疾病。

至于吃什么食物,也无需盯着碱性食物吃,还是得遵照膳食平衡金字塔,荤素搭配酸碱平衡,才能保证饮食均衡。同时也得多做运动。身体的营养跟上了,抵抗力也会跟着增强,这才是真正抵御百病的好方法。

营养学中的酸碱食物

酸性食物

含硫、磷、氯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呈酸性。

包括:蛋白质丰富的肉、鱼、禽、蛋类以及谷类、硬果中的花生、榛子、核桃等。

碱性食物

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呈碱性。

包括:豆腐、牛奶、芹菜、土豆、竹笋、香菇、胡萝卜、海带、绿豆、香蕉、西瓜、草莓以及大部分的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