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医考试辅导:中药储存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中药在储藏过程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1.虫子吃东西。
2.霉。
3.变色:除了本身所含的某些成分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变质,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聚合、缩合反应而变色外,一些外界因素如温度、湿度、阳光、氧气、加工方法不当等也容易引起药材变色。
4.油运:指一些油性药材,如柏子仁、麦冬、天冬、枸杞子等。储存不当,油溢出,或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变化。
5.风化:有些矿物药容易风化,失去结晶水,改变药材的性质和功效,如芒硝、明矾、胆矾等。
6.自燃:药材因储存不当而自燃的现象称为自燃。
7.其他:有些药材,如绵马贯众、樟脑、冰片等,在储存过程中会自然分解或发生化学变化,降低疗效。这样的药材不能长期保存。
☆考点8:中药储存方法
1.经验储存:牡丹皮和泽泻放在一起,牡丹皮不易变色,泽泻不易被虫蛀。
2.冷藏:药材害虫一般在环境温度8 ~ 15℃时停止活动,在-4℃ ~ 8℃时进入冬眠,温度低于-4℃,经过一定时间即可杀死害虫。
3.高温处理:药用害虫耐高温能力差。当环境温度为40 ~ 45℃时,害虫停止发育和繁殖。当温度上升到48 ~ 52℃时,害虫会在短时间内死亡。注意药材的烘烤温度不要超过60℃,含挥发油的药材不要烘烤,以免影响质量。
4.化学处理。
5.气调贮藏(气调养护):如果帐篷或仓库内的氧气降低到5%以下,害虫可在短时间内因缺氧而窒息,氧气含量可控制在8%以上,防止霉变。
6.脱氧剂密封储存。
7.辐射灭菌技术:60Co辐射灭菌能力强,对药材有效成分无影响。γ射线对中成药的灭菌效果非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