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牛胆简介

中药大辞典牛胆牛胆是中药的名称,出自《神农本草经》。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或BubalusBubalisL的胆汁..性味苦而寒。入肝、胆、肺经。功能:清肝明目,利胆止咳。治疗风热目赤、惊风痰热、黄疸、慢性便秘、百日咳。内服用法用量:研末,0.3 ~ 0.9g;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眼药水。化学成分本品含有胆酸、脱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石胆酸、胆固醇、卵磷脂、胆碱等。药理作用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并有较强的利胆作用。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炎、抗过敏、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牛胆汁的来源在字典niúdɩn牛科的牛或水牛的胆囊或胆汁从牛屠宰场收集,在阴凉处干燥或从胆管切下,倒入容器并密封储存。或者加热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产地分布。特征新鲜牛的胆囊呈肾形,长约18 ~ 20cm,最宽处5 ~ 6cm。干燥后呈囊状,有纵向皱纹。新鲜胆汁是一种绿褐色或深褐色略透明的液体,略粘稠,稍干时变稠。完全干燥,为绿褐色固体,揉捏时呈粉末状。气味难闻,味道苦涩。汁浓色绿褐色的胆汁为佳;干的比不被虫吃的好。牛胆汁除水外,主要含有胆酸钠、胆色素、粘蛋白及少量脂肪、肥皂、胆固醇、卵磷脂、胆碱、尿素和氯化钠、磷酸钙、磷酸铁等无机盐。胆酸钠对脂肪有很强的乳化作用,在油脂水解中起重要作用。胆汁的苦味主要是以胆酸盐为主。胆色素使胆汁呈现肮脏的绿色。有两种重要的胆色素,胆红素和胆绿素,它们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在肝脏中产生。胆红素也可以从牛黄中提取(见“牛黄”)。性味《别录》:“味苦,大寒。”回归四川中医的经络:“入肝、胆、肺。”功能:清肝明目、利胆解毒、消肿,治疗风热眼疾、黄疸、便秘、止渴、惊风、痈肿、痔疮。(1)《别录》:“解内热,解渴,解渴,对眼睛有好处。”“黑牛胆,大人。

具体可参考百科词条:牛胆[最后修改于2015/11/6 20:07:26 * * * 1582],自动匹配出以下结果。请自行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