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的功效与作用(2)
桂枝的临床应用
治疗风寒
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无论出汗与否。表虚多汗者,常与白芍、生姜、大枣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配伍,以增强发汗解表之效,如麻黄汤。
治疗风湿病
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胃寒腹痛、闭经、痛经。风湿痛,肩臂四肢关节冷痛,常用附子、生姜、甘草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压,常与麦芽糖、白芍、生姜同用,能温中散寒,如小建中汤。用于血寒血瘀、闭经、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温经散寒活血之品同用,如温经汤。心悸、生脉往往等同于炙甘草、人参,比如炙甘草汤。
治疗痰饮和膀胱水贮
用于痰饮证、膀胱水贮、心脾阳虚、水潴留、胸胁胀满、咳嗽头晕等症。常与白术、茯苓、甘草等配伍,温补脾阳,燥湿利湿,如桂苓猪肝汤。膀胱阳虚水盛,小便不利。常与茯苓、泽泻、猪苓配伍,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不足、多汗者常与甘草配伍,如桂枝甘草汤。
桂枝配阿莎丽
桂枝入心肺经;细辛入心、肺、肝、肾;两药合用,可增强温经、通痹、通心、开窍的功能。古人认为血不能不通五脏,而桂枝、细辛都可以通心肾,可以平五脏,通精气。
桂枝甘草
桂枝配甘草(炙甘草汤主方)能养精气,通九窍,益脉,主治心悸、生脉。
苍术桂枝
桂枝配苍术能温阳利湿化痰。
龙骨牡蛎桂枝
桂枝若与龙骨、牡蛎同用,可治体虚遗精诸症,治胸痹心悸。
桂枝药膳
桂枝汤
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三钱(9克),大枣(切)12枚(3枚),甘草(烤,6克)。治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自热,阴弱,多汗,恶寒渐增,渐恶风,发热,鼻鼾干呕。上菜五味,细切三味,取七升水,小火煮三升,去我,适宜温度取一升;吃了一段时间,已经吸收了一升多的稀粥,有助于药物。还不如热一会儿,感觉全身都是汗。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芍药(去心)、桃仁(去皮煎)、白芍,均分,最后炼蜜、炼丸,如兔屎,每日饭前服一丸。不止,加到三片药里。
现有的中成药桂枝茯苓丸类似古方,主要用于祛瘀生新,调和气血。具体给药方法可遵医嘱或药物说明书。
桂枝茯苓胶囊
桂枝茯苓胶囊的处方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桂枝茯苓丸。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解痉止痛、活血化瘀、缓解症状的作用,用于治疗妇科血瘀症。现代医学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及其肿块、子宫内膜不规则剥脱引起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痛经等。
桂枝古龙牡蛎汤
出自《金匮要略》卷,又名桂枝甘草古龙牡蛎汤、龙骨汤、桂枝牡蛎汤、古龙牡蛎汤。取桂枝、芍药、生姜各45g,甘草30g,大枣12g,龙骨、牡蛎各45g。七种口味,700毫升水,300毫升开水,三份温的。它能补心阳,调节阴阳,调和营卫,固精。
桂枝芍药牧之汤
从《金匮要略》卷中取桂枝12g、芍药9g、甘草6g、麻黄12g、生姜15g、白术15g、知母12g、附子65438。或桂枝25g、芍药18.5g、甘草12.5g、麻黄12.5g、生姜12.5g、白术30g、知母25g、防风25g、附子12.5g。210 ml用700 ml水煮沸,每次取70 ml温服,每日三次。能祛风除湿,通阳散寒,助清热。主治:四肢疼痛,全身抽筋,脚肿,头晕,气短,温热呕吐。
桂枝生姜枳实汤
从《金匮要略》卷中取桂枝/生姜9克,枳实5枚,用600毫升水煎300毫升,分三次服用。能通阳散寒,开结降气。主治:寒邪或水蕴胃脘,上冲,心满,痛上牵。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其方剂由麦芽糖(30g)、桂枝(9g)、芍药(18g)、生姜(9g)、大枣(6g)、炙甘草(6g)组成。本品能温中焦,补虚损,和里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腹部急性疼痛,温压,神疲乏力,乏力,气虚;或心悸动,不安,沉闷;或伴有四肢酸痛、手脚发热、咽干口干。舌淡苔白,脉细弦。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患者。,因中焦、肝脾不和而虚寒者。
冻疮的局部治疗
桂枝60克,清水1000毫升。用武火煎服,待沸至10分钟后取下,放入盆中待温(患者可忍而不烫皮,并保留药渣,以便下次用老汤煎服),即在药液中浸泡患肢,边洗边轻轻按摩患部。每次浸泡约10 ~ 15分钟,早晚各1次。
上一页全文完(*** 12888字)全部内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