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用二十种方法告诉你小柴胡汤的应用你不知道的地方。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常用的经方之一。常用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妇科、儿科、五官等疾病。

小柴胡汤因其独特的调和功能,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有些医生开的方子有一半是小柴胡汤。

根据我30多年的临床经验,我总结出小柴胡汤的主治为:偶有寒热,胸胁胀满,厌食呕吐,月经不调,起病不调,苔白,脉细。

具体症状为:易感冒(尤其是女性月经期),有时低热,或胸胁胀满,两胁胀痛,或食欲不振,干呕恶心,或月经周期紊乱,或月经量频繁,或偶有发病而病情难以捉摸,或常年缠绵,舌苔薄白,脉细或滑等。

这些症状常见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胃炎、慢性食管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过敏性鼻炎、口腔溃疡、神经性耳聋(耳鸣)、神经官能症(头痛、头晕)、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围绝经期综合征、亚健康状态。

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是:调和表里以平衡营卫,散胆清热以调和胃气,扶正祛邪,寒热化瘀。虽有7种药物,但以柴胡为主药;黄芩、半夏为臣(具体应用中,热势重者以黄芩为臣;重感冒者,半夏为臣药);人参、大枣为佐药,助正气;甘草和生姜被用作调和药物的使者。

现将我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小柴胡汤加藿香三味

香藿香三味分别是香藿香10g、飞机草10g、砂仁6g(下图)。这三味有健脾开胃、化湿和中的功效。两者合用,主要用于治疗胆胃不和,症见腹胀、饮食不爽、口淡、舌苔黏腻。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经常看到这种综合征。这三种口味的广藿香要晚点上。

2.小柴胡汤合颗粒大枣谢飞汤

葶苈子大枣谢飞汤见于《金匮要略》,证属肺痿、肺痛、咳嗽、上气脉证及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肺痈,具有泻肺利水的功效,仅选用10-15g炒葶苈子枣。两药合用对控制呼吸道炎症,如结核性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作用迅速,若加半枝莲15g、鱼腥草30g效果更佳。

3.小柴胡汤加玉屏风散

《十一德消方》中的玉屏风散,由黄芪30克、防风15克、白术15克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防御不足所致的持续风邪和自汗。是常用的固表止汗、预防感冒的良药。配合小柴胡汤,增强防风能力,对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经常感冒的人群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

4.小柴胡汤加四物汤就是柴胡四物汤。

见于刘和坚《苏文病机齐一宝鉴》,由小柴胡汤、四物汤合成,取生地10g,白芍10g,川芎6g,当归10g。原方主要用于治疗经期感冒,尤其适用于长期患感冒发热的妇女,也可用于治疗“热入血室”之证。经期服用,可以消除寒热,不会滞留经血,影响经期操作。

5.小柴胡汤加止痒三味

三种止痒成分为地肤子15g、白鲜皮15g、蛇床子15g,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止痒的功效。与小柴胡汤合用,具有解表里、调和营卫、祛风除湿的作用,对某些皮肤瘙痒,如荨麻疹、风疹、过敏性皮炎等,能快速止痒。

6.小柴胡汤加桂苓猪肝汤

桂苓疏肝汤为健脾祛湿主方,取茯苓12g,白术6g,桂枝9g,生甘草6g,炙甘草6g。两种成分的组合具有调和表里、健脾渗湿的功效。患有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的人,以及白带多的女性,可以考虑选择这类方剂进行治疗。对于白带、生薏苡仁、黄柏、败酱草等患者。应加以增强健脾祛湿的功效。

7.小柴胡汤加二仙汤

二仙汤由知母、黄柏、当归、巴戟天、仙茅、淫羊藿组成。用于治疗女性阴阳失调、阴虚火旺的围绝经期综合征。两药合用,具有清热凉血、调和营卫、解郁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经前期、头晕、经期低热。

8.小柴胡汤加五苓散

俗称“柴苓汤”,出自清代《沈氏尊圣书》,由小柴胡汤、五苓散(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肉桂6克)组成。最初的方子主要用于治疗阳明经疟疾,后来医生用它来治疗普通感冒,如排尿困难、感冒、发热等。对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也有疗效。如果加入玉米须和白茅根,效果会更好。

9.小柴胡汤加四消饮

四消饮为偏方,由10克神曲、10克山楂、15克麦芽、15克鸡内金组成。加入小柴胡汤,增强消食化痰的功效。是治疗小儿感冒食积化痰的良方。中岳名医耿先生生前曾指出,小儿饮痰多为饮食所致,消食是治疗小儿咳痰的一大方法。从那以后,我每次遇到小儿食痰受凉证,就用小柴胡汤合四消饮,效果很好。

10.小柴胡汤加桂枝汤

即《伤寒论》中的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解少阳之邪,桂枝汤解肌表之邪。诚如明代陆之仪所言,“小柴胡富贵之汤分两部,叶枢旋转,入外者入内,上下者上。”此方除感冒引起的寒热外,常用于小儿癫痫、多动症。

11.小柴胡汤加生仙汤

圣贤汤来自张锡纯参与西录的医学热情。该方剂由黄芪15g、知母10g、柴胡6g、升麻6g、桔梗10g组成。主要用于气短引起的大气郁滞证,常见于大病后,元气未复,或体虚,尤其是肺脾气虚。与小柴胡汤合用,对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肠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有清热降浊、复元行气的功效。

12.小柴胡汤加二神丸

二神丸,即补骨脂65,438+00克,肉豆蔻65,438+00克,产自方静普济,主要用于脾虚寒性食后腹泻或五腑泻。临床常用于慢性腹泻,中焦有肝胆郁滞,如胁肋胀满,厌食恶心,腹痛隐隐等。,舌苔腻,脉细。

13.小柴胡汤加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由白芍18g、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4g、麦芽糖30g组成。主要用于治疗疲劳引起的腹痛。小建中汤合小柴胡汤,适用于肝胃不和、急性乏力、腹痛隐痛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气滞明显、寒凝血瘀者。如果有血虚,可以加入胶粉服用。

14.小柴胡汤加傅亮丸

傅亮丸由高良姜和香附(等份)组成,出自“良方聚腋”,主要用于治疗胃脘痛。气滞者加香附一倍,寒凝者加高良姜一倍。小柴胡汤与小柴胡汤合用,对因寒凝胃腑所致的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表现为胃脘痛、胁肋胀满、温压或痛经者,具有疏肝和胃、散寒解郁的功效。

15.小柴胡汤加三金汤

三金汤是郁金10克,金钱草10 ~ 30克,川楝子(金铃子)10克。三金汤是常用的清肝利胆止痛剂,加入小柴胡汤,主要用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而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属于虚寒证,这种组合是不适合的。

16.小柴胡汤加丹参汤

丹参饮(丹参30克,檀香5克,砂仁5克)出自陈修园的《三字经》,主要用于治疗心胃疼,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胃疼(或胃心综合征)。两药合用,具有行气解郁、化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冠心病合并慢性胃炎或慢性胆囊炎患者,表现为胸腔隐痛、食欲不振、呃逆、心下胀满。

17.小柴胡汤加消瘀丸

消瘀丸,来源于医学心灵启蒙,由玄参、贝母、生牡蛎等量制成,具有软坚散结、清火解毒之功效。但瘰疬多生于少阳经。故用小柴胡汤合消瘀丸,消散少阳之积热,软化少阳之痰核。如果一味加入夏枯草,清火散结的效果更为突出。

18.小柴胡汤加三白散

三白粉是白附子6克,僵蚕10克,白芷10克。三白散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与小柴胡汤配伍,具有祛风通络、调和营卫、防止邪气加深的作用。可用于面瘫早期,面部肌肉抽搐或焦虑时,或蚂蚁行走时,有时会停下来,或重或轻。

19.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散也叫“柴桂汤”。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9克、白芍15克、茯苓6克、白术6克、泽泻18克、川芎18克组成,具有调和营卫、养血祛湿、清热养颜的作用。主要用于妇女围绝经期月经量少、皮肤干燥、脱发、面色黄褐、神疲乏力、性冷淡,或用于妇女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可以说是妇女围绝经期的保健方剂。

20.小柴胡汤加黄连温胆汤,又称柴胡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黄连9克,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2克,生甘草9克,生姜6克,枳实9克)具有清热和胃,减少不良反应,止呕,除烦安神的作用。小柴胡汤与它合用,能使肝胆松弛,脾胃平静,心神安定。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围绝经期综合征、抑郁症等肝胆不适、湿热内扰证,随证加减,可收到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