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多汗怎么办?
马宝产后总是比平时出更多的汗。
轻微活动或进食时出汗。
有些人睡觉时出汗更明显。
产后多汗是一种生理现象,有些是产后虚寒引起的,要根据个人情况判断,适当调整。
产后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产后2周内多汗多为正常生理现象,称为“出汗”。
原因:由于孕期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分娩后随着胎儿和胎盘的娩出,代谢明显下降。体内滞留的水分通过皮肤表面的出汗、尿液和呼吸排出体外,其中出汗是最容易感觉到的方式。这种出汗有利于减轻马宝的心脏负担和产后身体的恢复,所以不用担心。
还有一种情况是产后进补过度导致的多汗。在传统坐月子中,很多宝妈喝红糖水、姜汤、羊肉、桂圆、红枣、人参、当归等在同一温度下补充食物或药材,引起上火。
护理要点
注意多喝水,注意调节室温,不要太热或太冷,注意通风。
衣服和被褥不要盖得太多。出汗后及时擦干,表皮上的伤口愈合后每天洗澡保持清洁。内衣要勤洗勤换,保持干燥。
如果是上火引起的多汗,可以减少进补,适当吃水果蔬菜等寒性食物,调节平衡。
病理性多汗症是产后虚。
如果产后出汗持续2个月以上,应考虑为病理性多汗,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白天多汗,稍微活动后出汗称为“产后自汗”;还有一种情况是晚上睡觉出汗,称为“产后盗汗”,都是产后虚寒。
气虚自汗
病因——产后失血耗气,气阴两伤,阴阳不足,自汗。
表现——产后自汗,面色苍白,气短,乳汁少,恶露淡,苔薄舌胖。
阴虚盗汗
病因——如果你是阴虚体质,分娩时会出血,阴衰于内,阳盛于外,会引起盗汗。
表现——产后盗汗,潮热面红,口干津少,手脚酸软,腰膝酸软,舌红津少。
病理性多汗症的危害
出汗本身无关紧要,但如果不注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一些分娩异常的宝妈,比如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身体抵抗力很弱。如果出汗多,又不注意保暖,就容易着凉感冒,引发其他并发症。
1,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有1毫克的钙。平时每天只有15 mg的钙被汗液流失,并不是很重要。但如果产后出汗严重,就容易导致低钙血症,表现为手足抽搐、肌肉抽搐。长期缺钙会导致成人佝偻病,容易骨折,腰椎频繁。
2.多加点水和盐。产后出汗量增加,体内的水分和盐分会随汗液排出体外。此时产妇要多喝汤,及时补充相应的电解质,避免因出汗过多造成电解质紊乱和脱水。同时也不能怕出汗,减少汤的摄入量,这样不仅影响身体的恢复,还会影响母乳喂养时奶的质量。
3.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除了日常的饮食治疗,孕妇还应该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比如在房间内走动。你还应该保持愉悦的心情,这可以有效地帮助产后身体的恢复。出汗后立即擦干汗水,换上干衣服,注意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