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肾去苦味的中药

一,

大一的时候,我跟着老师去诊所学习,但那时候我对中医一点都不了解,只是站在诊所里。老师说要去药房玩,所以那段时间我经常待在药房。当然,我没有在那里玩,帮药学老师抓毒品,顺便认毒品,或者做其他杂事。(对了,我从药店偷了很多药)

有一次,药房的老师在抓药。我看到一种药,黄白相间的根切片。我不知道,就问了他们。有个老师说你也尝尝,我就拿起一块嚼了两下。“哇,真苦!”一群老师哈哈大笑,“苦啊,这是苦参。”

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想起了苦参这个药,但是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本科毕业,我都没有见过老师抓这个药,临床上也跟着很多老师,但是很遗憾,我从来没有见过开这个药。

第二,

说到中药的苦味,人们常说黄连最苦。其实苦参比黄连还要苦。苦能燥湿,寒能清热。苦参和黄连都是苦寒之品,所以都归入清热燥湿类药物,但是苦参没有它们那么有名,因为不常用,所以不是大纲中的重点药物,在中医课上一带而过。

苦参味苦性寒,入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之功,故可单用治疗胃肠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如《仁存堂经验方》将其制成丸剂,用于治疗血痢。或与木香同用,如沈湘丸(齐放雷扁);对于湿热便血、痔疮出血,可配伍生地,如苦参地黄丸(外科大成);治湿热蕴蒸之黄疸,可与龙胆草、牛胆汁同用,如治布布北肘起谷黄疸。

同时,苦参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杀虫止痒,是治疗湿热引起的带下及部分皮肤病的常用药。治湿热带下、阴肿瘙痒,可与蛇床子、和谐等配伍。,如塔阳汤(正宗手术)。对于治疗湿疹和湿疮,单独用煎水或用黄柏和蛇床子的煎水冲洗是有效的。治皮肤瘙痒,可与皂角、荆芥等药材配伍,如参胶丸(祛风普济方);若与防风、蝉蜕、荆芥等药材配伍,可治风疹瘙痒,如消风散(正宗手术);治疥疮,可用花椒煎剂外敷,如参椒汤(外科证治大全),或用硫磺、枯矾调成药膏。

关于苦参的“杀虫”作用,中医认为热生风,湿生虫,苦参清热燥湿,故能治风杀虫。所以医生对于各种“湿热生虫”的疾病,经常使用苦参,但也有人口服苦参驱除肠道寄生虫,也有一定效果。我在搜索苦参的相关论文时,发现苦参确实有明显的“杀虫”作用。很多人把苦参开发成植物源农药。假期有闲,挖几个苦参,熬一锅药水。煮好后可以放点石灰,也可以不放。拿个喷雾管。你家哪棵果树的园子里有蚜虫或菜青虫,你可以喷上去试试效果。纸上说药效慢。

据医书记载,苦参能利尿,可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所致的小便不利、灼痛等。如《金匮要略》中用当归贝母丸治疗女子“孕期饮食困难”,(但本草书上说苦参贝母使其相恨),神农本草经典记载:“溺多于泄,心通小肠,心火除之,小肠之气不通。”说白了还是要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虽然现代药理和临床试验表明苦参有利尿的作用,但有比它疗效更好的药物,所以基本上没人拿它去利尿。

第三,

既然苦参被称为“人参”,那它有滋补作用吗?

《神农本草经》已将苦参列入中药,功效中有“补中”二字。《本草崇元》对其评价:“苦以味名,参以名,益上中下,故名沈。”陈修园解释:“‘补中’二字,意为取其苦味去燥脾。”《本草纲目》:“苦参、黄柏之苦寒,能补肾,掩盖其苦燥燥湿,祛寒清热。”《本草纲目》:“滋阴填精,滋肝利胆,宁五脏(湿热消,血气平和,五脏平和)。”

一群人强加解释,最后拉了补药补肾(?_?连沈括(《孟茜碧潭》的作者)都受不了。比如他说自己腰痛,甚至不能正常走路。有一次一个下级军官看到他说:“你有用苦参洗牙的习惯吗?”因为牙疼,他用苦参擦了几年牙。军官说:“这是腰椎病的病因。苦参之气入齿。这药的气伤肾。如果长时间用它来擦牙齿,会使你的腰变得沉重。”后来太常寺小姐舒(不知道此人)用苦参擦牙,时间长了得了腰椎病。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用用苦参刷牙了,腰椎病也全好了。这些在医书上都没有记载。

沈括自己死了,这么苦的感冒药用了好几年。《本草纲目》中有一段话可以作为对这篇医案的注释:“苏文说:五味入胃,各以其乐攻之,久而常物化。久之气增,死之原因也。王冰注意到,肝为温,心为热,肺为清,肾为寒,脾为阴,有四气,均增味益气,各从五脏六腑之气。所以长期服用黄连、苦参,反热的人也是这种。若气不断增,则脏气盛行,胜则脏极,故有骤死。所以药没有五味,也不是为四气准备的,而是长期服用。虽然赢了,但是会暴力很久。但是人家疏忽了,等不到你。张从正也说过:所有的药物都是有毒的。虽然甘草和苦参有毒。长期服用,五味皆属其脏,有气过盛之虞。各种药物都是天然的,学者要从中学习。至于饮食,也是如此。”

多数医生仍认为苦参有“人参”之名:

《本草笔记》:“苦参,苦寒之品,宜入肾之血。如果吃多了,腰会沉得站不住,伤肾伤骨;不适用于未被湿火灼伤者;能治风杀虫,还能热风湿、虫耳。用在西方丸的方子里比较好,如果汤剂用的不多的话。”

《本冯静元》:“或云:苦参能滋阴明目,但久服过重。不知苦寒之性直抵心肾,内有湿热者足矣。从一开始就有助阴祛邪之功,有清热明目之功。湿热祛除而取之,则苦寒伤肾。难免腰酸脚软。当然,毫无疑问。”

《本草求真》:“然而是除湿导热之品,以何补之?(绣按:五参除人参可以用字补,其余不能用名补。)哪里的味道只有甜,哪里的味道只有暖。苦参味如黄柏,寒如大黄,其阴如芒硝。(溶液)极其苦涩,极其寒冷。如果是用来杀虫祛风,控水退黄,清疥疮,通经活络,清痢解乏,或者云有益,如果是说对肾有益,那就是说清热祛湿后对肾有益。

《新版本草》:“未能泻肾之气,而反言益肾,极不可解。希望儿子不要相信。”

第四,

苦参不补,清热利湿,杀虫止痒效果还是可以的。为什么很多老师不喜欢用?我也觉得苦参不满意,有一次真的去问老师为什么不用。老师说太苦了。

首先,它的味道很苦。门诊经常有患者问老师:“医生,这药苦吗?”老师:“不苦也不苦,就像喝可乐一样。”(每次我都在想:为什么要让可乐背黑锅?病人回到诊室说:“你的药苦得要死。”(果然大家都是外行。他们一上来就会吐槽中医的苦。黛玉、香菱等人会说药也香。)“不苦。你看,这些药我都没搁。”。

放黄连可能很苦,我喝不下去。咱们再放一个比黄连苦的苦参。啊,让我们想象一下画面,所以这将是斯里兰卡人民的一项伟大任务,你必须首先忍受你的思想。嗯,良药苦口众生苦,而你不甜,喝吧(● -●)。

其次,其药性苦而寒。本草正义说:“苦参味苦性寒,清热泻火,功效与秦、连、秦艽相近,而苦参味更苦,燥性尤猛,故能杀湿热而生之虫,比秦、连更厉害。和你亲近的人都不敢喝这种汤药,所以怕它的苦味,因为它的厉害而避开它。但毒风为邪,若不除之,今人以为是用来洗疮,恐因噎废食。”如果是军人用药,苦参太苦太寒,药性凶猛,难以控制。一不小心就可能损伤脾胃。杀1000个敌人,就损失300个,所以大家都不喜欢。而且很少有严重的疾病。最好用一些相对平和的药物。

外用呢?没有这个顾虑。老师说,它的颜色。刚想起来苦参煮的药水颜色是黄色的,外用的话容易污染衣服。

去年这个时候,弟弟妹妹们考完了药用植物学,我和他们一起去山上采药修行。他们挖了一个大苦参,大到压不下标本,放在实践基地的院子里晾干。山里的湿度相当高。我脚上有湿疹,记得在山里挖的什么药。最后,我锁定了苦参。苦参根中间的木质部不太好拿,我就把皮剥了,撕成一点点。我找了个碗倒水一个小时,然后擦擦脚。在山里用了几天,苦参控制住了,我就回学校了。当时我看到药水是黄色的,一边揉一边想,这是黄色的类黄酮吗?

苦参的疗效相当显著。我这些年谈过的老师都不用,大概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药有药性,人也是人,脾气也是平静的,处方用药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