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宋江和晁盖关系好吗?
《水浒传》中,晁盖和宋江都自称彼此是兄弟,但事实并非如此。可以说宋江和晁盖从来不是兄弟。起初,他们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宋江上了梁山后,成了夺权和反权的关系。当然,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领导和被领导。两人都是良民的时候,宋江是郡长。晁盖就是李政,基层的保卫主任。当然,他们只能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由于晁盖坚持服从领导,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与领导的关系,宋江对晁盖还是很满意的,晁盖也成了宋江的心腹。宋江在《宋公明私放晁王》第十八集听说晁盖犯了罪,心想:“晁盖是我的心腹。他现在犯了天迷心窍的罪。如果我不救他,他就会被俘虏,他的一生就完了。”你看,什么是“知己”?知己是指做事很有效率,能为上级做很多私事的下属和奴隶。晁盖在宋江心中的地位其实只是一个很可靠的下属。看看宋江到晁盖家报到时的表态:“哥哥不知,哥哥是心腹,我豁出性命来救你。..... "一见面就要先表明关系,表一表明自己的贡献。如果真的是生死之别,我们用得着这样吗?宋江的话无非是让晁盖感激涕零。再看宋江的遗言:“不能负重。如果有什么疏忽,你能怎么办?”不要抱怨我弟弟没来救你。”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了宋江营救的底线。这只是一封信。如果不能离开,宋江绝不会站在晁盖一边,和晁盖一起杀官军。第六十二回石秀抢劫,石秀和卢俊义根本没有什么大交情,对周围环境也不熟悉,但为了救卢俊义,他们不顾一切地从楼上跳了下去。相互比较,宋江对古典的感情,一眼就能看出来。晁盖等人上了梁山后,宋江再也没这么想过。”那晁盖倒在草地上,好大!“同时,刻意与他们保持距离,以免影响他们的政治前途。晁盖感谢刘唐送他120金,宋江极力婉拒,并多次暗示刘唐不要来:“贤弟,我不敢请你留在家里。如果有人认出你,那就不是诡计了。“后来宋江有难,晁盖多次邀请宋江加入,宋江只是拒绝,因为宋江根本看不起湛山。可以想象,如果有政治需要,宋江也可能会带兵打梁山。只是这个机会还没来,宋江已经到了别无选择,只能上梁山的地步了。”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宋江大概是一个优秀的士兵。他没有进梁山,但一进就拿出了老大的派头。宋江在梁山做老大有天然优势——他是晁盖的上级。无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有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一个事物一开始是什么,它就一直是什么。比如在东南亚国家,大象是被训练出来的。当他们很小的时候,他们被绑在一根木桩上。这头大象再也不会试图拔出这根木桩,因为它认为拔不出来了。晁盖也是,习惯了做宋江的下属。如果再让他当宋江的老大,他会觉得不习惯,不会训斥和反驳宋江,以至于一步步被宋江养大。这种古典的智力水平有问题吗?当然不是。傻子也能当医保局长?傻子会抢生辰纲吗?傻子能坐上梁山的头把交椅吗?问题是,并不是所有聪明的人都能成为领导者。有些人天生就有领导气质,能想法,能折腾别人。显而易见,他们能做的,别人也一定能做。明明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日常生活小事,却要听别人汇报。这种气质就是领导气质。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说他像个领导。什么事都自己做,总是处处为别人着想。这样的人永远成不了领导。就算他当了官,别人也会说他没有领导能力。我国自古就有“女善”一词,指的是那些只关心别人的领导。真正的领导不能单纯的关心别人。关心别人一定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晁盖或许是个合格的领袖,但相比之下,宋江是个近乎完美的领袖。晁盖输给宋江,绝对正常。(反正我不明白,为什么宋江一定要当老大?当个傻逼不是很好吗?或许,我不明白的是我不能当官的具体表现。)宋江第一次与晁盖争权是在白龙寺。梁山好汉把他从江州的布施仪式上抢了去城外的白龙寺。宋江说道,“怎么样...你如何能邀请所有的英雄是一个伟大的青睐,打击武威军队,杀死黄文炳?...那时候回梁山怎么样?"晁盖当即表示反对: "...盗营劫寨只能做一次。怎样才能再做一次?"?..... "但宋江也不示弱,接着说:“你回山寨,又拿不到了。..... "这段话只有普通人看,但其实细读起来,并不亚于战场上的战斗。人家抢赠送仪式是为了什么?为了拯救生命。接下来该怎么救人?每个傻瓜都知道他应该立刻飞走。但如果只是这一次,宋江等于欠了晁盖和梁山好汉的人情,再也不想在梁山上高看一眼,所以宋江要求大家按照他的意思下一步棋。你说的是邀请,其实是命令。大家一听他的话,就会逐渐养成听话的思维习惯,以后自己发号施令就会顺畅很多。人有天生的敏感和保持立场的对策。晁盖显然马上就感觉到了,马上用非常正当的理由拒绝了。如果宋江这时没有言语,那就是败仗,但是宋江志在必得,又怎么会仁慈呢?于是提出理由,相当于打了古典的背。这时,华容道在宋江的帮助下说话了,“去不去”的问题被定义为“怎么去”。薛勇又是一拱手,提出要打听军事情报。这样一来,宋江的胜利就成了定局。此时的宋江,他心中的美人大概不能再提了吧?我的地位第一次成功确立,我的话也相应地获得了领导地位:“如果你有一个好兄弟,那最好。”这句话纯粹是领导夸奖的语气。从此,宋江开始全心全意与晁盖作战。宋江反叛古典风格,突出“快”字,用“全”字,抓“准”字。“快”就是速度快。一上梁山,宋江就开始打击晁盖的自信,大展身手。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一上梁山,晁盖就让宋江坐上了榜首。当然,宋江也不会那么傻,只是坐以待毙,世人还习惯把他看透。他如此谦让:“我亲爱的朋友,我的哥哥比我大十岁。宋江若坐,岂不羞耻?”这话乍一听很好听,越想越难听。原来古典拿第一只是因为他吃了几年饭,而不是因为他有能力。实际上,宋江是在自吹自擂自己在损害古典风格:“论技巧和威望,你远远不如我。”晁盖不是傻子,你能听出来吗?接着,宋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人事决定:“休息一会儿,梁山伯一行的老领导就坐在左边。新领导,去对号入座。以后努力多少,那就另说了。”这一人事决定表明,宋江绝不罢休,直到晁盖被赶下台。因为这是一个证明的决定,不仅是对古典,也是对所有的英雄。“老领导”其实就是原来的晁盖帮,“新领导”是宋江带上山的或者是因为宋江的关系,所以自然是宋氏。我不知道,但是我目瞪口呆:晁帮只有九个人,包括吴用和公孙胜在内只有十一个,而宋氏家族一下子有二十七个人,远远不够。宋江向晁盖示威时,也向所有英雄发出警告:“将来贡献多少,由我们来决定。”仔细看完,字里隐约渗出了血:贡献的是谁?谁会做出不同的决定?答案当然不言而喻。宋江,如果说让晁盖做主,会说清楚,人情会在明处发。不说出来,当然是指自己。各位,你们见过哪个领导说过这样的话:“大家一定要团结在以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你没看过吗?所以宋江说的是自己。宋江的意思很明确:“各位,请看清形势,不要迷失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要跟错了人,站错了队!”不然别怪我不让你进步!”演示结束后,宋江为自己制造了舆论上的优势,详细讲解了那首建议自己应该上天的流行歌曲,仿佛自己才是真正的龙帝。相比之下,晁盖只是个村夫。这招果然奏效,李云立刻受到鼓舞:“...晁盖哥当了大皇帝,宋大哥当了小皇帝...“自古皇帝只有一个,哪里来的两个尺码?李云的话清楚地告诉人们,梁山有两个中央机关。宋江用“全”字,就是要全方位夺取晁盖的权力,包括舆论、人事、军务。宋江上了梁山,就开始不露声色地“拉拢”。第四十四回,戴宗劝人入伙,曰:“此时不能信!一个是朝廷不明,一个是汉奸受阻。小珂,带着一点知识,去了梁山泊宋公明,入伙了。现在要称金银,换衣服,早晚只有朝廷欢迎,我才会做官。”戴宗的话可以看做两层意思。第一,戴宗是有意识地帮助宋江架空晁盖。他们根本不让晁盖在媒体上公开露面,也根本不提梁山有晁盖。久而久之,还有谁知道古典这个名字?美国总统在度假的时候从来不会忘记召开新闻发布会,可见频繁露面对政治家的重要性。第二层含义暗示了宋江为梁山制定的大政方针。如果领导不愿意拉拢,谁去拉拢下面的人?谁敢擅自宣传拉拢?戴宗这么说,一定是宋江平时。而这,显然没有得到晁盖的同意。起初宋江自己也不出面,只是让戴宗说说。后来宋江开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自首自首的时候,宋江一直不忘来最后一句,等朝廷来拉拢他。当然,这是在古典死后。宋江大概没胆量在晁盖在世的时候说,二把手不经一把手批准乱说是大忌。如果晁盖发脾气教训宋江,宋江的脸怎么活下来?宋江始终不肯让晁盖领兵下山,说:“兄弟是山寨之主,不可轻举妄动。“看似对晁盖100%的尊重,其实是把晁盖变成傀儡,宋江自己变成了常胜将军。时间长了,大家会佩服,会怀疑宋大哥真的是个好领导,但是晁盖会带兵吗?当然,山寨主不会带兵是致命的缺陷。晁盖显然明白宋江的意图,看到了他地位的下降。他总是在寻找机会独自带兵。打到增头城,晁盖终于找到了自己去的理由。刚开始打架不太顺利,死了一些人。晁盖很担心。这时将军们这样劝他:“兄弟,放轻松,抑郁休息,会伤身体的。像往常一样,宋公明的哥哥去参军了,但他也失败了。不知何故,他赢了,回到了村子里。.....“从这些话可以看出,在人们心中,宋江已经成为一面旗帜,成为一个可以用来衡量任何人的标准。古典主义者会对此感到高兴吗?还不如不说这个,所以,”晁盖只是不高兴。“宋江抓住‘准’字,化为经典,意思是看人有眼光,先取军事家吴用为己用。吴用一直是梁山的老二,也是梁山的军事专家。只有在他的支持下,他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宋江在这一点上很准,很快就把吴用拉了过来。宋遇到玄女时,玄女说给的天书只有宋江和吴用能看。如果去掉神话元素,显然是宋江内心深处的想法。宋江的努力没有白费。吴用很快就成了宋江的人,没有了晁盖的眼光。甚至当杨雄和石秀加入梁山时,他们还当着众人的面斥责晁盖不是领袖。没有吴用的支持,晁盖在山寨里没有根基。晁盖终究没有打宋江。他只能在死前表达自己的怨恨。晁盖临死前对宋江说的话是这样的:“好兄弟,保重。如果他能抓到我枪毙我,就让他做梁山泊的主人。“按理说,宋江是二把手,自然要接任死头的位置,但晁盖明确否认了这一点。一句“保重,我的好兄弟”表达了无尽的悲伤和愤怒,我怕我会吃了宋江的心。接下来的经典句子给宋江出了一道难题。晁盖的本意应该是打赢一对一的战斗,而不是带兵打赢战争。因为晁盖知道,宋江那两下子本事是绝对完成不了自己交给的任务的,如果梁山上有十个人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宋江绝对最多排第十一名。结果如晁盖所料,完成任务的不是宋江。但是,晁盖还是低估了宋江。就算宋江完成不了任务,用手段还是可以当一把手的,何况还有吴用帮忙。晁盖为什么不对付宋江?晁盖不对付宋江的原因之一,就是晁盖生性柔软。晁盖刚上梁山的时候,手下抢了一些财物。晁盖问他有没有杀人,他的手下说没有。晁盖很高兴,说:“我们刚到山寨的时候,一定不能伤害任何人。“这是典型的妇人之仁,不利于做领导。这样的人,心不狠手不黑,永远成不了领导。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古典主义有点太原则了。杨雄和石秀来到梁山入伙。谈着谈着搬家,就被抓去偷鸡了。晁盖想杀杨、石,以为他们丢了山寨的人。其实山寨里有几个人是干净的?干净的也不来小屋。古典主义对这一原则的侧重,必然会影响到他对自身切身利益的关注。成大事的人从来不在乎下属的品德,只在乎下属的能力。自古以来,为主子做事的,往往都是无德之人。晁盖平白无故就想把杨、石剁了送给宋朝三将军。吴用对杨、石砍头事件的反应也很明确:“草堂里怎么砍头?“这明显是在指责晁盖不会办事。其实古典的打压宋江的方法也很简单。第一,每天给他做几个重要的演讲。第二,要求宋江每天汇报自己的想法。第三,无论宋江提出什么建议,都要想理由拒绝一个,当着众人的面反驳。第四,宋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请示,否则无论对错都会被拒绝。每天,宋江都不敢抬头。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挺可笑的,也挺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