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及服药后的护理
1管理要求
(1)严格的核对制度;(2)明确给药方法;(3)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不良反应;(4)掌握给药时间;(5)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和治疗效果。
2中药煎煮方法
(1)煎煮前逐个检查;(2)砂锅和瓷锅是最好的煎药器具。避免使用铁锅和铝锅;(3)煎药前用清水浸泡30 ~ 40分钟。加水量要看药量和煎的时间。一般加水至高出药面3.33cm,第二次煎煮加水量为第一次煎煮加水量的1/3 ~ 1/2;(4)煎煮时间和持续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5)每剂汤剂体积成人200~300ml,儿童减半;(6)需要特殊煎制的药物,应按要求特殊煎制。
3口服中药剂型
汤剂、散剂、丸剂、膏剂、药酒、片剂、颗粒剂、糖浆剂等。
4种用药方法
清代徐陵曾指出:“方子虽病,服之有害,非特别无效。”。说明用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上,确实因为用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护理中必须正确实施各种用药方法。(1)汤剂给药方法:包括分次给药法、突然给药法、频繁给药法和连续给药法。(2)中成药给药:一般为分装、输注、混合、输注、喂服。
5药物护理
(1)服药后休息一下,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重度或毒性药物,更要严密观察记录。(2)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反应,如服用解表药后给患者喝些热粥或热饮,帮助其解表;服用呕吐药后观察呕吐的性质、数量和次数;服用泻药后,应观察腹泻次数、大便的性质和数量等。服用排石汤,观察排便情况,检查是否有结石排出。观察服药后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3)应告知同时使用中西药的患者服用中西药的方法和间隔时间。(4)注意食物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中医一直说“药食同源”。这是因为药性和饮食习惯有“四气”即寒、热、温、凉和“五味”即辛、甜、酸、苦、咸的相同内容和不同之处。同时,有些食物是药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由于饮食习惯和药性具有相同的味道,如果饮食习惯与药性相适应,食物可以增强药物的作用;食物与药物相反,食物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疗效和促进早期康复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必须认真掌握和正确实施。
6讨论
饮食因素也可能对中药的吸收产生各种影响。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提高药物疗效,减少阻碍吸收的因素。另外,服用中药的时间一般在饭后30 ~ 60 min,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黏膜的刺激;服用中药前后1h左右不要喝茶、咖啡、牛奶、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叶的鞣质、咖啡因、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服用中药后如有不适或腹泻,请及时联系医护人员,感冒或咳嗽应停止服用汤剂;如果觉得苦,可以在服用前加点糖;给孩子服用药丸时,注意不要和茶水或可乐等饮料一起服用;孕期千万不要吃或滥用中药,这是一个误区。所有这些护士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以提高中医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