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首先将十二经脉按手足分为手六经和足六经;所有属于六脏并在四肢内循环的经络都是阴经,属于六腑并在四肢外循环的经络都是阳经。根据阴阳波动的规律,阴阳分为三阴三阳,三阴为太阴、少阴、厥阴,三阳为阳明、太阳、少阳。

根据上述命名规则,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脚阳明胃经、脚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脚太阳膀胱经、脚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脚少阳胆经、脚厥阴肝经。

经络的功能

1,联络脏腑,沟通内外

《灵竖亥论》指出:“十二经脉之老公属五脏六腑,外络属四肢。”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五官、九窍、骨肉等组织器官都可以保持相对的协调统一,依靠经络系统的沟通来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经络、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纵横交错,出入表里,连接上下,联系人体的器官组织;通过肌腱和皮肤接触四肢的肌肉和皮肤;浮络和太阳络连接着人体所有细微的部分。这样,经络就把人体连接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的沟通功能还体现在其传导功能上。体表感受邪气和各种刺激,可传至脏腑;脏腑的生理功能失调也可以反映在体表。这些都是经络沟通功能的具体表现。

2.运行气血,滋养全身

《灵枢·本藏》指出:“为经脉者,因此,气血活跃者,多活跃于阴阳,滋养筋骨,利关节。”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温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使脏腑组织得到滋养,筋骨得到滋润,关节得到畅通。

3.抗邪卫身

戚颖在脉动中运行,戚薇在脉动之外运行。经络“激活血气”,使营卫之气密布全身,内调于五脏,洒于五脏,以外抗病邪,防内侵。外感邪气从外到内侵入人体,首先从皮毛开始。卫气络脉丰富,遍布全身,密集分布于皮肤。当外邪入侵身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地发挥其抵御外邪和保卫身体的屏障功能。如《苏文苗伦茨》说:“夫形恶,必先舍皮毛,留而不去,入太阳脉,留而不去,入络脉,留而不去,入经络,通五脏,散于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