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致癌危险水平的致癌物分类

根据对人类和哺乳动物致癌作用的不同,致癌物可分为已确认致癌物、疑似致癌物和潜在致癌物。证实致癌物通过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具有致癌作用。怀疑致癌物在动物体内致癌,但也在很多动物体内致癌,尤其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灵长类动物。但目前仅有少数临床报道对人类有致癌作用,且未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得到证实。潜在致癌物对动物致癌,但没有数据显示对人类致癌,但对人类致癌。

IARC已经研究过的化学物质分为四类:1,对人类有足够的致癌性证据;2型,A组致癌证据有限,但动物致癌证据充分,B组致癌证据有限,动物致癌证据不充分;第3类,现有证据未能对人体致癌性进行分级和评价;第4类,可能对人不致癌。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1987)指出,化学致癌物是指能引起恶性肿瘤增加的化学物质,诱发良性肿瘤的化学物质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被认为是化学致癌物。目前已有约7000种化学物质经过动物试验,其中1700种为阳性结果。在对致癌物进行分类时,可以根据对人的致癌风险、激活的需要、是否具有致突变性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根据IARC(2065 438+2006年2月)的致癌风险,将现有资料中报道的989种物质按其对人的致癌风险分为4个等级。

1级:对人类致癌,有118种。确认人体致癌物的要求是:①设计严密、方法可靠、排除混杂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②存在剂量-反应关系;③经其他调查资料验证或动物实验支持。

2A级:可能对人致癌,有79种。这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证据充分。

2B级:可能对人致癌,有290种。这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证据不足;或者对人致癌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证据充分。

3级:对人致癌性无法分类,即对人疑似致癌,501种;

4级:大概对人不致癌,只有1种。由于体细胞突变和非突变两种理论的建立,致癌物分为两类:①致突变致癌物,也称遗传毒性致癌物;②非诱变致癌物或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一些人也称之为DNA外活动或基因外致癌物。这里所谓的DNA的超活性致癌作用,并不包括针对DNA的突变机制。众所周知,大多数肿瘤细胞都有基因改变,而这些改变有时很难区分是癌症的原因还是癌症的结果。IARC(1983)早就指出,化学致癌物不可能按照其致癌机理进行分类。

有些化学物质本身并无致癌性,但在作为致癌物之前或同时,能显著增强癌症的发生,即能促进致癌过程。这种物质被称为癌症艾滋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社会上的致癌因素越来越多。除了了解这些致癌因素,做好防癌工作非常重要。防癌提高免疫力,多运动,增强自身体质,保命剂增强自身免疫因子活力,远离致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