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大黄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中医概述
大黄(又名川军)是蓼科草本植物掌叶大黄的根。又苦又冷。脾、胃、大肠、肝、心经。
1.泻火积滞:用于胃肠实热积滞、便秘、腹胀腹痛等。,如(《伤寒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千金方·温脾汤)和(《伤寒论·黄龙汤》)。
2.泻火解毒:用于呕吐,如泻心汤、大黄牡丹皮汤等。
3.活血化瘀:用于各种血瘀证,如复元活血汤。
4.清湿热:可将湿热导出大便。主要用于黄疸通淋,如茵陈蒿汤、八正散。
药理学鉴定
本品向下下沉,但不保持,故能清理胃肠实热,清血分瘀热。凭借其能入血,减少排出,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是攻积泻火,解毒化瘀的重要药物。
临床应用
1.急性黄疸型肝炎:生大黄50g水煎,每日1次。孩子是轻的;
2.口腔溃疡,属于心脾积热型,口渴,口臭,便秘。大黄芒硝和甘草10克,葛根15克,水煎。
药理作用
1.大黄蒽醌有泻下作用,但此成分受热分解,失去泻下作用,不宜煎服过久。
2.能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
3.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利胆排石;
长期服用
大黄会引起便秘,其机制与鞣质有关。5.它具有抗菌作用。
化学成分
含蒽醌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
剂量用法
3-12g,水煎或水浸泡。外用适量。
注意使用
容易伤正气,除非实证,否则不宜误用。经期和哺乳期不适合。
充满
其创新势不可挡,古人赞其为“将军”,故名。西大黄是产于青海的西宁大黄,表面黄褐色,菱形网状纹理,故称“金文”。被视为正宗药材。
制川军:用于缓泻,活血,多用于血瘀证及不适于重泻者。
酒大黄:苦而微辛,寒而微平。本品能解除泻下作用,诱导药物上行,用于实热燥热,但能清实热。
形态特征:
本品为圆柱形、圆锥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长3 ~ 17 cm,直径3 ~ 10 cm。除表皮外,表面黄褐色至红褐色,部分可见白色似网状纹理和星散状(异质维管束)。剩下的皮肤呈褐色,有许多绳孔和厚厚的皱纹。实心,部分中心稍软,横断面呈红褐色或黄褐色,呈颗粒状;根茎髓宽,有星环或星散;根木发达,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息清香,味道苦涩微涩,粘在牙齿上有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