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自然地理
中东铁路开通后的民国时期,政府探索释放了27个官缺,招募农民,移民数量大增,形成了居住社区,加速了农业的发展。由于封建制度的限制,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低下,经济极不发达。
1978年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尚志市在1980开展了各种承包责任制试点,在1983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1949到1985,耕地面积从1100亩减少到93万亩,减少15.5%;农业人口从654.38+0.4万人增加到30.8万人,增长654.38+0倍以上,其中农村劳动力从4.2万人增加到6.7万人,增长59.5%;粮食、豆类和马铃薯总产量由6543.8+0.8亿公斤增加到6543.8+0.6亿公斤,增长53%;卖给国家的商品粮从1226万公斤增加到4350万公斤,增长2.5倍;人均分配从48元增加到400元,增长了7.3倍;农业总产值从1945万元增加到146万元,增长了6倍多。
1949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2%,林业和其他行业产值占18%。
从65438年到0985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48%,而林业和其他行业产值提高到52%。
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15万公斤,同比增长1.5%。尚志市农业总收入达到66.5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多种经营收入达到39.8亿元,同比增长65,438+05%。推进蒙牛万头牧场建设,引进国外高产奶牛3000头。奶牛养殖小区达到3个,奶业产值654.38+0.73亿元,税收3308万元。食用菌栽培总量达6543.8+0亿袋,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黑木耳之乡”称号。浆果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加工企业达到12家,实现产值3亿元;药材种植面积达3.6万亩,成为全省北药生产发展的重要基地;尚志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基地28个,获认证有机食品4个,获认证绿色食品29个。发放各类惠农补贴1.1亿元。争取省级和哈尔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24个,投资3.86亿元。1949年末,尚志市共有工业企业757家,总产值123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5家,产值34万元,占尚志市工业总产值的27.6%。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752家,产值89万元,占尚志市工业总产值的72.4%。
1957年,尚志市工业企业118家,工业总产值814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1家,产值349万元,占尚志市工业总产值的43%;集体手工业、二轻工业,56家以下企业,产值245万元,占尚志市工业总产值的30%;个体手工业企业51家,产值220万元,占尚志市工业总产值的27%。
1960年,尚志市工业企业102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由1957年的11增加到45家,其中新建小钢铁、小机械、小矿山、小化工企业10家。手工业企业,有的划归人民公社,有的改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由56家减少到21家,其中新建小型机械和化工企业4家;公社企业,从1984改为乡镇企业,从1958发展到36个,其中包括13新建小型机械和化工企业。尚志市工业总产值从1.957年的81.4万元飙升至3079万元,增长了2.8倍。
1961年,尚志市工业总产值下降到15万元以上,1962年,下降到141万元。
截止1965年末,尚志市共有工业企业78家,工业总产值15万元。
1976年,尚志市共有工业企业165家,总产值7927万元,其中公社工业92家,包括街道等行业,产值2483万元,比1966增长34.5倍。
从65438年到0985年,尚志市共有工业企业258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39家,乡镇企业154家,县属手工业35家,二轻工业35家,机关、学校、企业等县属集体工厂30家。此外,还有440个村办企业和2 176个个体企业。尚志市各类企业中,合资、联营企业30余家。尚志市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村办工业和个体工业,1985年达到16688万元,比1976增长1倍,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8624万元,比1976增长1倍。乡镇工业产值61.04万元,比1.976高出1.5倍,占尚志市工业总产值的36.6%。县手工业产值1,376,5438+0,000元,比1,976高出1.8%,占尚志市工业总产值的8.2%。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家属、青年工厂等县属集体工业,产值587万元。此外,村办工业产值达3065438+20万元,单个工业产值达2092万元。。
2009年完成工业投资项目311个,总投资32.34亿元。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达到243.9亿元,同比增长22.1%;工业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营业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65,438+09%;利税达到654.38+0.68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6.2%,同比增长0.8%。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到430家,产值46.4亿元,税收6000万元;白酒生产企业32家,产值5.2亿元,年纳税近亿元。尚志经济开发区实现产值30.3亿元,税收4059.2万元。1947,贸易公司改为贸易局,下设粮食、百货、土产三个公司。
1949之后,国有商业企业数量继续增加。
1957国有商业企业新增煤炭建设、专卖、食品、花纱、药材、木材等几家公司,10采购企业,6家零售企业,20家批发企业,4家批发零售企业。粮食部门在各镇设立粮店,使国营商业基本占领了市场,控制了尚志市的商品购销。在全社会商品零售额比重中,国有商业比重逐年上升。国有商业零售比重从1953的25%上升到1957的38.26%。
1982年,国营商业由采购转向促销,加速了商品流通。
在1985年,有175家国有商业企业,有3 802名雇员。国有商业全年零售额达到7819.48万元,占尚志市零售额的46.5%。
2009年,尚志市新开工和续建项目137个,计划总投资96.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4.7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0个,超千万元项目41个。成功引进36万吨环保石材造纸、国药集团尚志制药基地、蒙牛万头牧场、654.38+万吨高塔脲醛汉丰缓释肥、新濠国际度假村二期、惠家贝配方奶粉30万吨等一批大型优质项目。吸引42家龙头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入驻,纳税1620万元;争取国家、省、哈尔滨投资4.5亿元,争取165项目。1928 (17) * * 18财政收入项目中,济阳年收入为312 246.28元,而农业税捐即农捐、粮捐收入为260 585元,占总收入的83.5%。
1936年(伪康德3年)期间,贺铸县全年财政收入89715元,其中税收83 320元,占财政收入的93%,而捐地捐粮合计56100元,占财政收入的62.5%。
1965年,全县财政收入743万元,其中工商税收5341.00万元,占总收入的71.9%;企业收入68.5万元,占总收入的9.2%;农业税收入111.1万元,仅占总收入的14.9%;其他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65,438+0%。
65438至0970年,全县财政收入926万元,其中工商税收670.3万元,占总收入的72.4%;企业收入61.2万元,占总收入的6.6%;农业税收入654.38+0.87万元,占总收入的20.2%;其他收入7.5万元,占总收入的0.8%。
1975年,全县财政收入1409.5万元,其中工商税收1272.7万元,占总收入的90.3%;企业收入损失30.6万元,占总收入的2.2%;农业税收入654.38+0.63万元,占总收入的654.38+0.63%;其他收入4.4万元,占总收入的0.31%。
1980年,全县财政收入19547万元,其中工商税收17888万元,占总收入的0.5%,企业收入123万元,占总收入的0.63%;农业税收入654.38+0.5万元,仅占总收入的7.67%;其他收入3.6万元,占总收入的0.19%。
65438-0985年,财政收入3045.5万元,其中工商税收2728.2万元,占总收入的89.6%;企业收入5.6万元,占总收入的0.18%;农业税收入208万元,占总收入的6.82%;排污费收入20.7万元,占总收入的0.7%;城市维护建设税76.9万元,占总收入的2.5%;其他收入66,5438+0,000元,占总收入的0.2%。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以后,工商税收呈激增趋势,确实已经成为该县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农业税收则明显降到了次要地位。
2007年,全口径财政收入4.2亿元,增长24.2%;一般预算收入6543.8亿元,增长0.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9亿元,增长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