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的种子是什么时候种植的(芍药的种植时间和方法)
芍药种植技术
种植前要将芍药的花蕾按大小分为两种,分别种植,便于日后管理。如果种植量大,管理好,可以提前一年收获。一般种植时间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晚也不能超过初霜。如果太晚,一方面是因为储存的牡丹芽已经萌发了新根,种植时容易折断;另一方面,种植后气温变低,发根不好,影响第二年的发芽和生长。穴栽时,行距40-45cm,株距30cm左右,穴深16-20cm,每亩可栽3500-4000株。开洞后,每个洞里放1-2个芽,留2-3个主根。根要分叉斜栽,芽向上,覆土。被土块覆盖的芽头不能与土壤紧密结合,通气性强。芽头易受干旱和冰冻,会延迟发芽甚至不发芽。
芍药播种时间
芍药种子成熟饱满的种子应在8月中下旬采收,最好随采随播;如果暂时不播,应立即用湿黄沙(1种子3沙),混匀存放在阴凉通风处,9月中下旬播种。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行距20-25米,沟深3-5厘米。种子要均匀的撒入沟中,用1-2cm的土覆盖,稍微镇压。每亩用种量30-40斤。第二年4月上旬,幼苗出土时,要及时除草,以利于幼苗生长。由于采用种子繁殖的方式,幼苗定植需要2-3年,生长周期长,生产上很少使用。
芍药的新产期一般在7、8月份。芍药采收后,切断药用根茎,选择芽头饱满无病害的芽头作为繁殖材料。芍药的芽头按其自然生长形状切成若干片,每片2-3个芽,芽肉厚度2厘米以上。最好用插条种下芽头。不能及时种植的,要暂存。选择阴凉干燥通风处,在地面上铺湿细沙,将芽头堆起来,然后盖上湿沙存放。或者挖坑存放,下雨时注意排水,避免发霉。
白芍的田间管理
1,芍药中耕松土
出苗后每年除草2-3次,中耕要浅,避免伤根死苗。6月下旬,10,冰冻前,在地面以上7-10 cm处剪去枝叶,根际培土,方便越冬。菏泽栽培芍药常采用“劈垄亮根”的方法,即在种植后的第二年5月上旬,将芍药周围的土轻轻拔出,使根部略露,然后栽培5-7天,可提高地温,杀虫杀菌,达到增产的效果,但晾晒时间不宜过长。
2.芍药追肥和灌溉
第二年以后每年追肥三次,第一次1,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稀释人粪尿,第二次4月下旬每亩500公斤,第三次10-11月,以圈肥为主,每亩1500-20。第三年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75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000斤;粪肥在11.500-2000公斤的月份施入。
第四年收获前追肥两次,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000斤,加硫酸铵10斤,过磷酸钙25斤;4月下旬,除磷肥外,按上述施肥量施1次。
每次施肥都是在植株两侧开洞为宜。芍药喜旱,怕涝。一般来说,它不需要灌溉。严重干旱时,晚上要灌溉1次。在雨季,及时清沟排水可以减少根部病害。
芍药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是叶斑病,包括红斑病和褐斑病。一般发病高峰出现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夏秋季。发病初期,可在叶面喷施40%多菌灵800倍液进行防治。严重者可每15天喷一次40%多菌灵500倍液,共喷2-3次。
2.虫害:主要是蛴螬和线虫。对蛴螬,可用30%克百威(5公斤/亩)或50%辛硫磷颗粒剂(3公斤/亩)或甲基水胺硫磷水溶液与有机肥或沙子混合成毒饵,均匀撒施后深耕。线虫为根结线虫,传染性强,对芍药危害严重。症状表现为:须根出现大小不一的肿瘤,植株长势衰弱,叶缘变黄,焦枯早落,严重者植株变矮直至死亡。可使用30%克百威颗粒剂25g/m2进行防治,在夏季雨季均匀施于发病地块,随后深耕5-10cm。因为根结线虫是空气质量不高的动物,主要生活在5-20cm以内的土层中。施用农药时,一定不能太深。
芍药是药学上使用的一种中老年芍药。好的生白芍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种植芍药是药农收入较好的一种种植项目。所以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