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代化的原因
任德全说,中医是一门科学,如果是科学,就会不断发展和扬弃。从《内经》到《神农本草》再到张仲景的《伤寒论》等等,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过程。今天,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医不能固步自封,现代化是必由之路。没有现代化,就不可能融入当今社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医必须走出国门,走国际化的道路。没有现代化,你连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入门资格都没有。中医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应该为全人类所享有。但是,如果连西方的门槛都跨不过去,怎么享受呢?从经济角度看,中药是我们的国宝,要努力扩大出口,多赚外汇。遗憾的是,目前的出口形势并不理想。资料显示,去年我国中药总产值约800亿元,加上中药近6543.8亿元,但出口额只有7亿美元,太少了。如果中医现代化进程加快,情况也会突变。
任德全说,中医现代化始于30年前。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形成了“中药现代化”的概念。通过GMP、GAP、指纹图谱等一系列标准化体系的制定和实施,中药现代化逐步走上正轨。特别是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迅速普及,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这方面,广东走在全国前列,已有6个著名的中成药证实了其指纹图谱,并在生产实践中用于控制产品质量。
有人提出中医现代化的实质是中医的西方体系,任德全明确表示了否定意见。他说,中西医学的区别不在于制作方法,而在于其理论基础。也就是说,中医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和使用的。把膏、丹、丸、散改成片、胶囊,不是中医现代化。有人说将中药的膏、丹、丸、散改为片剂、胶囊等新剂型,这完全是误解。片剂和胶囊只是制药技术和剂型发展的一种形式,与中医或西医的内涵无关。西药可以做成剂型,中药也可以做成。